書籍信息
書籍基本信息
作者: 讓·梯若爾譯者: 王永欽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頁數: 1009
定價: 102.00元
內容簡介
《公司金融理論》(上下冊)是公司金融理論史無前例的統一江湖之作,梯若爾成功地將現代公司金融理論融合為一個整體,以公司金融和契約理論的聯繫統一全書,運用嫻熟的分析和陳述技巧,在不對稱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寫了公司財務理論,運用對策論、激勵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的方法,重點討論了公司治理結構、控制權分配、流動性管理、監管與收購等問題,給公司財務理論界定了更廣闊的研究 範圍和新的研究重點與方向。這本經典的公司金融理論著作在其領域所奠定的里程碑式的意義毋庸置疑。作者信息及目錄
作者簡介
讓·梯若爾(Jean 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大師(1990-2000年世界經濟學家排名第二),梯若爾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小鎮,197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素有法國科學家搖籃之稱的法國理工學院。1978年,在獲得巴黎第九大學套用數學博士學位後,對經濟學興趣油生,他來到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並於198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土魯斯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擔任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誌副主編。 同時還是普納思經濟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梯若爾對經濟學驚人的直覺,也是一般的經濟學家望塵莫及的。這個瘦高身材的法國紳士,目光敏銳,襯衫的顏色永遠高貴並跟外套和諧,臉上洋溢著不瘟不火的微笑,腦子裡隨時可以調出各種各樣的經濟學模型。
梯若爾具有非凡的概括與綜合能力,他總是能夠把經濟學的任何一個領域中最為本質的規律和最為重要的成果以最為簡潔的經濟學模型和語言表達出來,並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
梯若爾仿佛專為經濟學而生,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縱觀其20多年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貢獻,足令任何經濟學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論文,11部專著,內容涉及經濟學的任何重要領域———從總量經濟學到產業組織理論,從博弈論到激勵理論,到國際金融,再到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研究,梯若爾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智慧的光芒和熱量灑向經濟學每一個研究領域。梯若爾縱橫馳騁,盡情揮灑,激情所至,堪稱天下無敵。
歐洲大陸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經濟學復興運動以來,最成功的當屬法國土魯斯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IDEI)。同許多法國經濟學家一樣,梯若爾深深地熱愛著他的祖國,1988年,梯若爾從美國回到法國,和著名經濟學家拉豐(已故)教授一起創辦了享譽全球的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IDEI),擔任科研主任。並最終辭去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職位。他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經濟學的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的IDEI已經成為經濟學界公認的世界第一的產業經濟學研究中心,也是歐洲的經濟學學術中心。
梯若爾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 公司財務、國際金融、企業理論、規制與激勵、博弈論、總量經濟學。
梯若爾從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的十幾年融會貫通的研究中獲得了經濟學研究的真諦和“秘笈”,這個真諦就是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的直覺——即透過紛繁複雜的經濟學現象把握經濟學本質規律的能力,而這個秘笈則是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自90年代中期起,梯若爾開始以一個開拓者的姿態征服經濟學的新領域: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1992), 不完全契約理論(1999),公司治理結構(2001) , 公司金融理論(2002), 國際金融理論(2002),以及最近完成的經濟心理學(2002)。在上述每一個領域,梯若爾或以綜述性論文的方式,或以專著的形式完成該領域的理論框架 的建構,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後悄然轉向另一個領域。梯若爾具有非凡的概括與綜合能力,他總是能夠把經濟學的任何一個領域中最為本質的規律和最為重 要的成果以最為簡潔的經濟學模型和語言表達出來,並整理成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而梯若爾對經濟學驚人的直覺,也是一般的經濟學家望塵莫及的。他敏銳的洞察 力和極快的反應能力使得一般的學者根本無法跟上他的思維,因而許多人都這樣認為:“在梯若爾面前,我們如同白痴!”
梯若爾以他開創性的貢獻贏得了國際盛譽:他榮獲1993年歐洲經濟學會的Yajo Jahnsson 獎。1998年被推選為世界經濟計量學會主席,2001年當選為歐洲經濟學會主席,並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1993)和美國經濟學會外籍榮譽會員(1993)。1996年慕黎黑經濟研究中心,1999年產業組織協會傑出成員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榮譽博士等獎勵。他是經濟學界一致公認的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
讓·梯若爾的學術研究與貢獻
憑天賦三年成權威
梯若爾繼承了法國學者重視人文學科的傳統,再加上深厚的數學功底,很快就顯示出研究經濟學的卓越天賦。他當時主要研究總量經濟學和金融學,並於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權威的Econometrica(經濟計量學雜誌)發表了兩篇經典論文:《理性預期下投機行為的可能性》和《資產泡沫和世代交疊模型》, 這兩篇論文奠定了他在該領域的權威地位。
新產業組織理論:在學界產生革命性影響
此後,梯若爾轉向了當時正在興起的產業組織理論,他師從博弈論大師馬斯金(Eric Maskin),這使他熟練掌握了博弈論。
這門現代經濟分析的銳利武器。梯若爾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套用於產業組織理論,開始構建新的框架,並用其分析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
1988年,梯若爾代表作之一《產業組織理論》出版,標誌著一個新理論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來,博弈論方法的引入使產業組織理論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在本書之前,這些新的理論模型僅散見於各種期刊,尚未出現一本教科書,梯若爾《產業組織理論》是第一本用博弈論範式寫成的教科書,是研究企業行為的 博弈論專著。
梯若爾在書中引用的許多文獻只是在本書出版數年後才公開發表,這使得本書的內容在今天仍具有較強的“前瞻性”。10多年來,該書一直作為世界著名大學研究生的權威教本,廣為流傳,歷久不衰。須知,從涉足產業組織理論到成為該理論的權威,梯若爾僅用了三年時間。
產業組織理論是近年來經濟學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之一。產業組織理論以市場與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市場角度研究企業行為或從企業角度研究市場結構。
作為一種完整而系統的理論體系,產業組織理論的出現是與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在解釋壟斷或不完全競爭問題上的失敗分不開的,或者從實踐看,產業組織是伴 隨本世紀以來大型製造業公司的迅猛湧現以後才出現的。20世紀30年代以後,以哈佛大學為基地的正統產業組織理論基本形成,理論界稱為哈佛學派。哈佛學派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SCP範式),即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企業行為決定市場運行的經濟績效。所以,為了獲得理想的市場績效,最重要的是通過公共政策來調整不合理的市場結構。
產業組織理論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論經濟學家們的注意和興趣。他們不斷地加入研究的行列。上世紀80年代前後,以梯若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領域,對產業組織理論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新產業組織理論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從重視市場結構的研究轉向重視市場行為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產業組織理論單向、靜態的研究架構,建立了雙向 的、動態的研究架構;博弈論的引入,意味著對傳統的由市場機制決定的瓦爾拉均衡可行性的懷疑,如現代大公司可通過許多非市場的制度安排,如合謀、內部整合、組織結構調整等來解決問題,而不依靠市場。
目錄信息
緒論公司金融概覽和本書的內容
方法
必備基礎知識和進一步的閱讀內容
本書省略的部分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1篇 公司制度的經濟學概覽
第1章 公司治理
1.1 引言: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
1.2 管理層激勵:總論
1.3 董事會
1.4 投資者積極干預
1.5 接管和槓桿收購
1.6 作為治理機制的債務
1.7 政策環境的國際比較
1.8 股東價值與利益相關者群體
補充節
1.9 利益相關者群體:激勵與控制
附錄
1.10 卡德伯里報告
1.11 對圖表的注釋
參考文獻
第2章 公司融資:一些特徵性事實
2.1 引言
2.2 莫迪格里安尼一米勒與融資結構之謎
2.3 債務工具
2.4 股權工具
2.5 融資模式
2.6 小結
附錄
2.7 信用分析中的5C原則
2.8 貸款限制條款
參考文獻
第2篇 公司融資與代理成本
第3章 外部融資能力
3.1 引言
3.2 淨資產的作用:信貸配給的簡單模型
3.3 債務積壓
3.4 借款能力:股權乘數
補充節
3.5 信貸配給的相關模型:內部股權與外部債務
3.6 可驗證的收入
3.7 半可驗證的收入
3.8 不可驗證的收入
3.9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貸款能力的決定因素
4.1 引言:對可保證收入的追求
4.2 促進貸款能力:多元化及其局限性
4.3 增強貸款能力:抵押的成本和收益
4.4 流動性——可靠性之間的權衡取捨
4.5 抑制借款能力:人力資本的不可轉讓性
補充節
4.6 團體貸款和小額信貸
4.7 序貫項目
4.8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流動性和風險管理、自由現金流以及長期融資
5.1 引言
5.2 債務期限
5.3 流動性與規模之間的權衡
5.4 公司風險管理
5.5 內生流動性需求、投資對現金流的敏感性和軟預算約束
5.6 自由現金流
5.7 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不對稱信息下的公司融資
6.1 引言
6.2 “檸檬”問題和市場關閉的含義
6.3 損耗性的信號傳送
補充節
6.4 知情方的契約設計:簡介
附錄
6.5 前景為私人信息模型的最優契約
6.6 可能收入連續時的債務融資偏好
6.7 以抵押擔保的方式進行信號傳送
6.8 作為信號傳送的短期證券
6.9 低價銷售問題的正式分析
6.10 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產品市場和收益操縱
7.1 公司融資和產品市場
7.2 創造性會計和其他的收益操縱
補充節
7.3 布蘭德和劉易斯的古諾競爭分析
7.4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退出與呼籲:消極型監督與積極型監督
第8章 投資者的進退之道:呼籲、退出與投機
第9章 借貨關係和投資者積極主義
第4篇 證券設計:控制權視角
第10章 控制權與公司治理
第11章 收購
第5篇 證券設計:需求方視角
第12章 消費者的流動性需求
第6篇 巨觀經濟含義與公司金融的政治經濟學
第13章 信貨配給與經濟活動
第14章 併購與均衡資產價值的決定
第15章 總量流動性短缺與流動性資產定價
第16章 制度、公共政策和融資的政治經濟學
第7篇 部分習題答案與複習題
部分習題答案
複習題
部分複習題答案
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