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

關於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 2.1 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1月1日)
叢書名: 當代經濟學文庫
平裝: 34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208043159
條形碼: 9787208043152
尺寸: 20.2 x 14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孫永祥,1967年11月生,浙江紹興人。分別於1989年、1994年、200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得工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工業企業、房地產企業、期貨公司有過從業經歷,現為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杭州管理部副總經理兼紹興營業部總經理,浙江工程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公司治理、資本市場的研究。先後在《經濟研究》、《投資研究》、《經濟評論》、《證券市場導報》,《求是》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博士論文優秀博士論文獎。代表作《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公司外部董事制度研究》等論文被理論界廣泛引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本書為作者的首部專著。

內容簡介

《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內容簡介:本叢書致力於推動中國經濟學的現代化和國際標準化,力圖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從研究範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分析技術等方面逐步完成中國經濟學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軌。我們渴望經濟學家們支持我們的追求,向這套叢書提供更高質量的標準經濟學著作,進而為提高中國經濟學的水平,使之立足於世界經濟學之林而共同努力。本叢書的內容包括公司治理結構研——回顧與綜述、法律與公司治理、所有制與公司治理、股權結構、治理機制與績效、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產權與融資結構、董事會研究、經理激勵研究。

媒體評論


公司治理問題之所以受到國內外理論界及實際工作者的廣泛重視,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正如本書作者所說,在於公司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主體,在各國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正日益增強,因而要求公司進一步思考與規範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則可能在於“公司治理”這一概念,與“公司管理”、“公司經營”等概念相比,在監督機制、權力制衡、利益相關者關係等方面的考慮上,更具全面性,更帶有經濟民主的色彩,因而更符合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
然而,由於公司治理概念引入國內的時間尚短,儘管有關部門極力推動,國內對公司治理的研究仍顯得比較膚淺。很多研究只是引進國外的概念及結論,很少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深入思考;有些研究則只作一些理論上的泛泛探討,無法得出較有說服力的結論。而本書作者則努力嘗試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因而在國內公司治理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
首先,作者對國際上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成果有較全面的把握,對國內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動態也了如指掌,這從作者的文獻淪述中可見一斑。這就使得作者的研究有了—個較高的起點。
其次,作者注意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把研究的立足點放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上面,因而較具現實意義。作者對所有制與公司治理的研究,對法律與公司治理的研究等,均立足於中國的實際,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及實際借鑑意義。
再次,作者注意用實證的方法研究國內的實際問題,因而較具說服力。作者的研究比較注意學術規範,比較重視利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並能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顯示出作者在公司治理研究上的科學性及前沿性。另外,作者還從我國公司治理的實踐中,歸納出許多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對於我們理解我國的公司治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
本書的另一個特徵是注意從比較廣泛的範圍與角度探討公司治理。作者的許多視角,如對法律與公司治理關係的論述、對所有制與公司治理關係的論述等,均在國內較具有創見性。確實,各國的公司治理各具特色是與各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環境、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特點分不開的。公司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主體,決不是一個個孤島,它們的運作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的思維觀念、人們的生存環境無法分離的。亞洲各國的上市和非上市公司,之所以比較多地採取家族企業的組織形式,是與亞洲國家普遍承襲儒家文化分不開的。而中國當今許多民營企業的治理,深深地帶有時代的烙印,則是與這些民營企業的創始者和掌舵者們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至於從我國的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公司的治理,則更是與其原來的國有企業性質無法截然分開,其治理行為明顯帶有國有公司的特點。
目前國內對公司治理理論的研究,正不斷地推向深入,這是一個可喜的局面。相信對我國公司治理的改善,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在我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其經濟又處於轉型階段的國家內,有太多的公司治理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的公司法律不應該老是照搬國外的條文,而應該較多地以符合中國實際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加以修改完善。我們的很多治理國有公司的做法,需要進一步改善,這是提高國有企業效率的重要途徑。例如,我國的國有上市公司經營班子的構架,便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重要的公司治理問題。很多國有上市公司往往在沒有總經理提名,也未經董事會通過的情況下,即由有關部門對新增的副總經理作出任命。有的國有上市公司任命副總經理儘管程式上符合法律,但準確地說,並不是由總經理提名而是由有關管理部門提名的。這種經營班子的構架方式,對於經營班子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對於班子的高效運作及班子成員的配合則可能並不有利。而整體上其利弊如何,便很值得研究,結論也很有參考價值。
是為序。
高尚全
2002年8月6日

目錄

0 導言
1 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回顧與綜述
1.1 關於公司治理的內涵
1.2 關於法律與公司治理
1.3 關於所有制與公司治理
1.4 關於股權結構、治理機制與績效
1.5 關於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
1.6 關於產權與融資結構
1.7 關於董事會的研究
1.8 關於經理的激勵
2 法律與公司治理
2.1 法律淵源及分類
2.2 法律與小股東保護
2.3 法律與股權結構
2.4 法律與債權人權利保護
2.5 公司法與公司治理
2.6 證券法與公司治理
2.7 破產法與公司治理
2.8 結論性評論
案例2.1 股東訴訟與中國入口網站
3 所有制與公司治理
3.1 所有制與公司治理關係的分析框架
3.2 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
3.3 實證分析
3.4 結論性評論
案例3.1 廣信的子公司之謎
4 股權結構、治理機制與績效
4.1 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係的新假說
4.2 實證分析
4.3 結論性評論
案例4.1 我國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權結構
案例4.2 廣西康達的控制權之爭
5 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
5.1 融資結構與委託代理關係
5.2 融資結構與公司控制權轉移
5.3 不對稱信息下的融資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5.4 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我國的特點
5.5 結論性評論
案例5.1 猴王集團的破產與ST猴王股份的窘境
6 產權與融資結構
6.1 理論研究
6.2 實證分析
6.3 結論性評論
7 董事會研究
7.1 董事會的結構問題
7.2 外部董事制度研究
7.3 董事會的合理規模
7.4 董事會與經營班子
7.5 結論性評論
案例7.1 美國最差最佳董事會
8 經理激勵研究
8.1 經理激勵的有關理論問題
8.2 經理激勵的手段
8.3 經理激勵的結構與水平
8.4 結論性評論
案例8.1 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方案設計研究
附錄
附錄一 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規定的上市公司最佳行為準則(1992)
附錄二 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所改進上市公司治理的14條指導性原則(1994)
附錄三 OECD公司治理結構原則(1998)
附錄四 ()ECI)公司治理結構問答(1998)
附錄五 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2000年8月16日)
附錄六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2002年1月7日)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