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段

公叔段

公叔段,我國歷史時期人物,記載於《左傳》之中。

家族譜系

公叔段是周武王的第十四代子孫。據傳說其是遠古的的皇帝的第三十三代子孫。
他的子孫後來四處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還有的以共為姓氏,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來。

歷史記載

原文

(《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註:魯隱公元年為公元前722年)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對曰:“姜氏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西鄙北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 ,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 ,姜氏於城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考叔為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 我獨無。” 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註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國小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國小,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後一種含義 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道“的本義是 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裡,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親民:根據後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 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5)得:收穫。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7)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9)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於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譯文

當初,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莊公和公叔段。莊公腳在前倒生下來,使姜氏受了驚嚇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討厭莊公。武姜疼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
等到莊公當上了鄭國國君,武姜為共叔段請求把制這個地方作為他的封地。莊公說:“制是個險要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如果要別的地方,我都答應。”武姜又為共叔段請求京這個地方,莊公就讓共叔段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
祭仲說:“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先王的規定,大的都城面積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違反了先王的制度,這會使您受不了。”莊公回答說:“姜氏要這么做我怎能避開這禍害呢?”祭仲說道:“姜氏有什麼可滿足呢?不如趁早給他另外安排個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讓他的勢力蔓延。如果蔓延開來,就難於對付了。蔓長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況是您受寵的兄弟呢?”莊公說:“乾多了不仁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取滅亡,您姑且看著吧。”
不久之後,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君王,您打算怎么辦?如果您想把國家交給大叔,就請允許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陳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莊公說:“用不著,他會禍及自己。”隨後,太叔又把雙方共管的邊邑收歸自己,一直把邑地擴張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會得到百姓擁護。”莊公說:“不行仁義就不會有人親近,地方再大也會崩潰。”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鎧甲,製造武器,訓練步兵,修造戰車,要偷襲鄭國國都。武姜打算為他打開城門作內應。莊公得知了太叔偷襲的日期,說:“可以動手了!”他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莊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國。
於是莊公把武姜安置到城穎,並向她發誓說:“不到地下黃泉,永遠不再見面。”不久他又後悔這么說。考叔當時是穎谷管理疆界的官員,他聽說了這件事,就送了些禮物給莊公。莊公請他吃飯,他卻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為什麼,穎考叔回答說:“我有個母親,我的飯食她都吃過,就是從未吃過君王的肉羹,請允許我拿回去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送東西給她,唯獨我沒有!”穎考叔說:“請允許我大膽地問一下,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莊公把心理後悔的事告訴了他。穎考叔說:“君王您擔憂什麼呢?如果掘地見水,打成隧道去見面,那誰能說這不是黃泉相見?”莊公聽從了穎考叔的話去做。莊公進入隧道,賦詩說:“隧道當中,心裡和樂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賦詩說:“隧道之外,心中快樂自在!”於是,母子關係又與從前一樣和睦了。
君子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他愛自己的母親,還影響了鄭莊公。《·大雅·既醉》說:‘孝子德行無窮,永久能分給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樣吧!”

背景

本文記載了鄭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鄭國鄰近東周都城洛陽,鄭武公與其子鄭莊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職。莊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為,夢寐以求的是擴張鄭國的勢力,因此首先考慮到剪除異己,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鄭武公去世後,鄭莊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爭權奪位,雙方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的歷史事實。

分析

一、姜氏厭惡鄭莊公,偏愛公叔段。從而交待了莊公母子不合,兄弟爭鬥的原因。(矛盾的開端)
二、寫公叔段不斷擴張勢力,而鄭莊公虛偽應對,實懷殺機。(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過先王制定的規格。
3、公叔段逐步將西部和北部的邊邑據為己有。
三、鄭伯克段於鄢的經過。(矛盾的解決)
四、莊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決)
1、穎考叔設法為莊公排憂解難。
2、姜氏、莊公“遂而相見”的經過。
3、作者託名君子的評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