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遼陷易州
端拱二年(989)正月,遼軍圍攻易州,滿城守將將兵支援,為遼鐵林軍擊退,俘虜五名指揮使。遼軍遂全力攻城,城破,易州刺史劉墀投降。守將率兵甫逃,被遼軍包圍,全軍覆沒。遼以馬質為刺史,趙質為兵馬都監,將易州官民遷往燕京,遼聖宗親登易州五花樓,撫諭官民。
徐河之戰
端拱二年(989),威虜軍軍糧殆盡,遼軍欲趁虛而入。太宗詔定州路都部署李繼隆率真、定大軍護送軍糧赴威虜軍。耶律休哥得到情報,率精騎數萬邀截途中,北面都巡檢使尹繼倫帶數步騎千餘巡邏,適遇遼軍。耶律休哥見尹繼倫兵少不堪一擊,乃控騎南下,徑襲大軍。尹繼倫激勵官兵說:“遼軍欺人太甚,蔑視我軍。遼軍若得勝歸來,即俘我們北歸;若失利,必屠殺我們泄忿。我們不如收旗銜權,尾隨敵軍,敵人銳氣向前,斷不回顧,我們伺機出擊;若勝,則立功戰場。若殉節戰場,不失為忠義之師。”將士同仇敵愾,願從其命。尹繼倫令秣馬蓐食,黃昏時分,令士兵持短兵,悄悄跟蹤敵軍,行數十里至唐州徐河。時天尚未明,遼軍離李繼隆大軍四五里處安營,遼軍方食畢,向李繼隆挑戰。李繼隆列陣嚴待,尹繼倫從後急擊,尹繼倫身先士卒,殺遼軍一大將,遼軍驚潰。耶律休哥正在吃飯,見敵軍殺來,驚慌失箸,連忙逃命,混亂中臂中一刀,乘馬逃走。遼兵群龍無首,頓時散走。李繼隆與鎮州副都部署范廷召率軍涉河追擊,俘獲無數,定州副都部署孔守正與遼軍戰於曹河,斬其主帥大盈。自此,遼軍不敢南向。尹繼倫因功受賞,遷洛苑使,領長州刺史,仍兼都巡檢使。
宋行折中法
宋太宗雍熙年間,大軍北征,急需饋餉,太宗為保證軍糧供應,又免除軍民轉運重役,令商人輸芻糧塞下,按道里遠近,優給代價,付證券到京師領錢,或折換江淮鹽茶,稱之為折中。後因商人作奸而罷。端拱二年(989)十月,又行折中法。
宋置折中倉
端拱二年(989),朝廷為保證京師糧食供應,又免除軍民輦運重役,聽商人輸粟京師,優給代價,發給交行,折換江淮茶鹽,令膳部員外郎范正辭等掌管出納。淳化二年(991)改名折博倉。後因商人操縱糧食與茶、鹽比價,每年國家損失百萬錢,所以不久被廢。
文化紀事
六棺寺鑄慧能做端拱二年(989),六榕寺僧鑄慧能銅像,供奉於六祖堂內。慧能,俗姓盧,為禪宗六祖。該像臉面瘦削蒼勁,彎眉垂目,呈禪定姿態,為北宋銅像佳品。
雜譚逸事
馬得臣卒
馬得臣,南京(今北京)人。博學多聞,擅長詩文,為人正直。保寧年間歷任政事舍人、翰林學士。乾亨元年(979),遷南京副留守,又拜翰林學主承旨.統和元年(983),聖宗即位,皇太后稱制,兼侍讀學士。從伐宋,進言降者不殺,亡者不追。不久,兼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統和七年(989)卒。贈太子太保。
王禹偁上御戎十策
端拱二年(989),太宗詔文武百官各述備邊策略。右正言直史館王禹偁上書陳御戎十策。他認為應外任其人、內修其政,十策分別為:合兵勢,重將權,行賞罰:恤邊民,任賢臣,離間契丹諸部,以夏制遼,下哀痛之詔感勵邊民收復失地,裁汰冗官;慎選舉;任用大臣;禁止游惰;勸民務農。
郭守文卒
郭守文,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早年隸周太祖帳下。廣順初,補左班殿直,後遷東第二班副都知。宋初,遷西頭供奉官。平蜀後,為知簡州。從潘美征嶺南,遷翰林副使。後連改西京作坊使、領翰林司事。太平興國元年(976),奉旨撫諭西夏蕃郎。三年(978),遷西上閣門使。同年,汴水決口,奉旨監工。次年,護定州屯兵,在滿城大敗遼軍,以功遷東上閣門使、領澶州刺史。後擢拜內客省使。八年 (983),率兵治滑州房村河。雍熙二年(985),領武州團練使。次年,隨軍北伐,為幽州道行營前軍步軍水陸都監,因逗留退軍,黜為右屯衛大將軍。次年,復舊職。不久,拜宣徽北院使,與田欽祚均為北面排陣使,屯兵鎮州。端拱元年(988),改南院使、鎮州路都部署,又為北面行營都部署兼鎮定、高陽關兩路排陣使。卒於端拱二年(989),時年五十五歲。贈侍中,謚忠武,追封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