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留守兵團

八路軍留守兵團

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主力相繼開赴抗日前線。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安全,中共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決定:第115師炮兵營、輜重營,第120師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及第359旅第718團,第129師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及第385旅旅直和第770團等部共9000餘人,留守陝甘寧邊區。

正文

為統一指揮各留守部隊,在延安設立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蕭勁光任主任,譚政任政治部主任。11月,留守部隊進行整編,除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團外,其餘部隊統一編為警備第1至第8團。12月,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改稱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留守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後兼任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莫文驊,參謀長曹里懷。1938年4月,陝甘寧邊區保全司令部及所轄地方部隊統歸留守兵團指揮。1938年,日軍頻繁進攻陝甘寧邊區黃河防線。1939年,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增兵包圍邊區,並製造摩擦事件。為抗擊日軍進攻和準備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侵犯,7月,軍委炮兵團撥歸留守兵團建制;8月,成立關中警備司令部;10月,第359旅由晉察冀邊區返回陝甘寧邊區,接替綏德警備區防務;12月,以綏德警備司令部為基礎成立警備第1旅司令部,所屬警備第3、第8團調入關中地區。1940年2月,警備第6團撥歸晉綏軍區指揮。至1941年底,留守兵團部隊計有第385旅(轄第770團、警備第2、第7團),第359旅(轄第717、第718、第719團、雁北支隊、第4支隊),警備第1旅(轄警備第3、第4、第 8團、特務團),警備第1、第5團,騎兵團及關中警備司令部(轄保全第1、第3團),保全司令部(轄保全第2、第4團),總計3.4萬餘人。
八路軍留守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
留守兵團自成立後,在晉西北、晉西南八路軍的配合下,對日軍作戰78次,消滅邊區內土匪40餘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軍事進攻99次,完成了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
1942年5月13日,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留守兵團隸屬聯防軍。9月15日,聯防軍司令部與留守兵團司令部合併,對外仍保留留守兵團司令部的名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