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白銀鏡》等書所說,本經的說者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結集者為意生仙人,譯梵文為藏文者是迦濕彌羅月和大譯師遍照。後由玉妥巴和他弟子輩(約當九到十一世紀)用新譯語修訂加注。據土官《善說晶鏡》中寧瑪派史所說,本經乃由名稱神通熾燃從埋藏的地方取出流通,似乎在譯成時並未公開流行。
本經共分四續,即《根本續》,《解釋續》,《教授續》和《後分續》。《根本續》中分六品,初品說藥師佛在善見城說法時,由明意生髮問,明智仙作答而組成全經。次後五品列舉全經的品目名數,是一種敘論或綱目的性質。第二《解釋續》分三十一品,敘述人體的生長次第、生理、體質、得病因緣、生活起居、飲食宜忌、醫藥功用、醫療用具、疾病護理、醫師品德等。第三《教授續》分九十二品,初一品總論,以下九十一品分述各種病的治法,又可以分為八類,即所謂八支。二至七十品屬身病支,分述風、膽、痰、集等等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七一至七三品屬童子病支,述嬰兒的撫育和兒科疾病的治法。七四至七六品屬婦女病支,述各種婦科病的治法,分總、別、通三品。七七至八一品屬於鬼祟病支,分述部多,癲狂鬼,九曜,龍等為祟的治法。八二至八六品屬創傷支,分述頭、頸、軀幹、四肢各部創傷的治法。八七至八九品屬毒病支,述各種中毒的治法。九十品屬長生支,述防治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方法。九一至九二品屬壯陽支,分述強健性的機能和求子的方法。這八支的分類和唐義淨在《南海寄歸傳》卷三所敘“八醫”大體相同,不過本經合“針刺首疾”(治頭疾)一項於身病支,而另開婦女疾一支。第四《後分續》分二十七品,敘述切脈、望色、辨尿、照鏡等診斷方法,各種藥品的配製法、針灸法等,最後總結經義加以囑咐。
說經之處善見城的位置,西藏地區注家異說頗多,但佛海(1653~1705)料簡眾說,獨取位於烏仗那一說(青琉璃初分八葉上下)。據551~554年編著的《魏書》記載,魏世祖時(424~451)和罽賓往來的使臣傳達罽賓當時的國都為善見城,又本經藏文初譯者為迦濕彌羅月,則本經原本當自迦濕彌羅傳出。古代的烏仗那和迦濕彌羅是北印兩個相鄰的國家,也是中國與中亞細亞、印度交通必經之地。從本經內容來看,除一些理論採取佛教密宗學說外,也受到中國醫藥理論和技術的影響。如診脈、處方、用藥等幾乎和中國醫書沒有多大區別。針灸所用的穴道和方法也和中國古法大體相同,不過針法只用於放血,適應病症有限,不及中國針法適用的範圍廣闊。
本經的譯本自玉妥巴修訂夾注以後,解釋者甚多,著名的有降蘇兩家。清初時,西藏地區執政佛海曾集舊注,著《醫方明論藥師密意莊嚴顯明四續青琉璃茉莉華》一書(北京刻本共一千零六十八頁),極為詳明,是近二百年來最通行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