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妖神

八大妖神

八大妖神,是網路小說作家夢入神機創作的小說《佛本是道》中的妖教妖神,女媧的門人,他們都是根據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記載改編而成。 八大妖神分別是:鯤鵬、英招、計蒙、畢方、窮奇、開明、陸吾、饕餮,他們都是中國真實的神話人物。

鯤鵬

鯤鵬 鯤鵬

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遊》。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上古時期,《山海經·大荒西經》有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現譯本白話這樣翻譯:“ 有一種魚,一邊是枯萎的,名叫魚婦,據說是顓頊死而復生變化成的⋯⋯蛇就變成魚,於是有了魚婦——這是顓頊死而復甦,托體魚胎而生成的”。此傳說認為,有一種叫做“魚婦”的神魚,一邊是枯萎的,且是北方水神顓頊死而復生變化成的。顓頊之神是通過魚、鳥之形死而復生相互禪變的。

稍後時期,神鳥、神魚又被合傳為一物。《山海經·西山經》云:“有鳥焉,其翟而赤,名曰勝遇。”“勝遇” 就是“ 神魚”,文中所說的鳥,也是神鳥。說此神鳥的名字叫“神魚”,實際上是將神魚、 神鳥合傳一體了。

英招

英招 英招

英招是上古時期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

《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青雄黃,多藏琅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有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諸毗,槐鬼離侖居之,鷹鸇之所宅也。東望恆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丘晴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渤水。其中多贏母,其上多肯雄黃,多藏琅殲、黃金、玉,其隕多丹粟,其陲多采黃金銀。寅惟帝之乎圃,神英招司之,其狀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郭璞註:“即玄圃也。司,主也。招,音韶。”吾·郭璞《山海經圃蓿·神英招》:“槐江之山,英招是主。巡避四海,抵翼霎僥。寅惟帝同,有謂玄圃。”

計蒙

計蒙 計蒙

計蒙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是司雨之神,亦名雨師。龍頭、人身、鳥爪,臂生羽毛,揮臂張口噴霧致雨。《山海經·中次八經》說:“又東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游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畢方

畢方 畢方

畢方:木精,如鳥,青色,赤腳,兩翼一足(有說兩足一翼),不食五穀。

見則其邑有訛火(有說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為黃帝衛車之神鳥(有說為致火之妖物,俗稱火鴉)。《山海經》、《神異經》、《淮南子》等俱有載。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譯文: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山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譯文:畢方鳥在它的東面,在青水的西面,這種鳥長著一副人的面孔卻是一隻腳。另一種說法認為畢方鳥在二八神人的東面。

《淮南子·氾論訓》:“叔孫敖三去令尹而無憂色,受罪祿不能累也;荊亻次非兩蛟夾繞其船而志不動,怪物不能驚也。聖人心平志易,精神內守,物莫足以惑之。夫醉者俯入城門,以為七尺之閨也;超江、淮,以為尋常之溝也;酒濁其神也。怯者夜見立表,以為鬼也;見寢石,以為虎也;懼掩其氣也。又況無天地之怪物乎?夫雌雄相接,陰陽相薄,羽者為雛,毛者為駒犢,柔者為皮肉,堅者為齒角,人弗怪也。水生蠬蜄,山生金玉,人弗怪也。老槐生火,久血為磷,人弗怪也。山出梟陽,水生罔象,木生 畢方,井生墳羊,人怪之,聞見鮮而識物淺也。天下之怪物,聖人之所獨見;利害之反覆,知者之所獨明達也;同異嫌疑者,世俗之所眩惑也。”《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韓非子·十過》:“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世訊畢方,畢方並害。”

《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

窮奇

窮奇 窮奇

《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山海經·西山經》注中云:“ 似虎,蝟毛, 有翼, 銘曰窮奇之獸。厥形甚醜, 馳逐妖邪, 莫不奔走, 是以一名, 號曰神狗” 。

《山海經·西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

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史記·五帝本紀》道:“少昚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史記正義》注引《神異經》道:“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言此為大惡之獸。

《左傳》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搜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嗥同暤。

《後漢書·禮儀》 中說 :“窮奇、騰根共食蠱”

開明

《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而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

《太平御覽》卷五六引漢·應劭《風俗通》:“望帝自以德不如,以國禪與鱉令,為蜀王,號曰開明。”

陸吾

陸吾 陸吾

陸吾即肩吾,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崑崙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郭璞註: “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陸吾神掌管這“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

饕餮

饕餮 饕餮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辭海》在解釋饕字時說:饕即“貪,《漢書 ·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註:‘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 ·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 ·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 ·文公十八年》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 ·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 ·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史記·五帝本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而《史記 ·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 ·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相傳饕餮是蚩尤敗給炎黃二帝後被斬下的首級身首異處集怨氣所化,有吞噬萬物之能,被黃帝用軒轅劍所封印(喻劍上龍紋),並由獅族世代看守(守門石獅)。又《山海經 ·北次二經》所記“狍鴞”,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神魔誌異 ·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兇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一方。蛟龍水獸的一種,頭有一對角,全身寒氣圍繞,多數呈青白色,長數十丈,性時而溫和時而暴躁,騰空而起激起數丈水浪,威武無比。

《神異經 ·西荒經》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