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掃芳林

概況

題目:《八六子·掃芳林》
作者:王沂孫
創作年代:宋
體裁:詞

原詞

《八六子·掃芳林》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淨,蕭疏竹影庭深。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雲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

評解

王沂孫的這首詞作就是一篇有著廣闊的審美空間的作品。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是對暮春景象的描繪。經歷了幾番風雨摧折的芳林已失去了往日的新鮮,連棲息其中的春禽也衰老了幾許。
“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是寫詩人暮春之夜的感受:詩人臨窗自吟,拂動羅扇,暮大公報濕潤輕輕地漫上了衣襟。從筆調上看已由開頭的沉鬱向輕鬆過渡。
“沈沈,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淨,蕭疏竹影庭深。”這幾句轉入懷人,全是虛擬語氣。詩人想,暮靄降臨之際,意中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橫斜,庭院深深,潔淨的珠簾正拂動著散發輕香的青苔,而她,也許正沿著花木扶疏的幽徑獨自徘徊。
“謾淡卻蛾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這幾句寫意中人的百無聊賴。
“當時暗水和雲泛酒,空山留月聽琴。”詩人由意中人寂寞淒楚的環境轉入已往情事的回憶。
“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以景作結,含蓄而有興味。詩人以意中人門前的翠陰漸深漸濃,暗示時光流逝,相會無期。因此,雖無一個情字,但無處不有情在,雖無一個恨字,但無處不有恨在,真是“道似無情卻有情!”

作者簡介

王沂孫(約1230~約1291)宋末詞人。字聖與,號碧山,又號中仙,家住玉笥山,亦號玉笥山人,南宋會稽人。善文詞,廣交遊,同代周密稱其“結客千金,醉春雙玉”(《踏莎行·題中仙詞卷》)。元兵入會稽,楊璉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孫與唐珏、周密等結吟社,賦《樂府補題》,托意蓮、蟬諸物,寄託亡國之慟。元世祖至元中,一度出為慶元路學正。晚年往來杭州、紹興間。工詞,風格接近周邦彥,含蓄深婉。其清峭處,又頗似姜夔,張炎說他“琢語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詠物為工,代表作有《齊天樂·蟬》、《水龍吟·白蓮》等,皆善於體會物象以寄託感慨。其詞章法縝密,是一位有顯著藝術個性的詞家。詞集《碧山樂府》,一稱《花外集》,收詞6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