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學名:(Roxb.)DC.)是芸香科,花椒屬木質藤本植物;莖、枝、葉軸下面和小葉中脈兩面均著生鉤狀皮刺。單數羽狀複葉,對生,革質,卵形至卵狀矩圓形,無毛,上面稍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4數;花瓣淡黃綠色,萼片寬卵形。蓇葖果成熟時紫紅色,種子圓珠狀,3-5月開花,9-11月結果。 分布中國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生於山地、丘陵、平地疏林、灌叢中。 兩面針主根粗壯,支根多,根外皮泥黃色,內皮硫黃色,鬆軟,味甚苦,麻舌。有小毒,有服用後中毒死亡事件。中毒後引致腹痛、嘔吐、頭暈、小腸及脾臟收縮等症狀。 (概述圖參考: )

形態特徵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幼齡植株為直立的灌木,成齡植株攀援於它樹上的木質藤本。老莖有翼狀蜿蜒而上的木栓層,莖枝及葉軸均有彎鉤銳刺,粗大莖幹上部的皮刺其基部呈長橢圓形枕狀凸起,位於中央的針刺短且纖細。

葉有小葉(3)5-11片,萌生枝或苗期的葉其小葉片長可達16-27厘米,寬5-9厘米;小葉對生,成長葉硬革質,闊卵形或近圓形,或狹長橢圓形,長3-12厘米,寬1.5-6厘米,頂部長或短尾狀,頂端有明顯凹口,凹口處有油點,邊緣有疏淺裂齒,齒縫處有油點,有時全緣;側脈及支脈在兩面乾後均明顯且常微凸起,中脈在葉面稍凸起或平坦;小葉柄長2-5毫米,稀近於無柄。

花序腋生。花4基數;萼片上部紫綠色,寬約1毫米;花瓣淡黃綠色,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長5-6毫米,花葯在授粉期為闊橢圓形至近圓球形,退化雌蕊半球形,墊狀,頂部4淺裂;雌花的花瓣較寬,無退化雄蕊或為極細小的鱗片狀體;子房圓球形,花柱粗而短,柱頭頭狀。果梗長2-5毫米,稀較長或較短;果皮紅褐色,單個分果瓣徑5.5-7毫米,頂端有短芒尖;種子圓珠狀,腹面稍平坦,橫徑5-6毫米。花期3-5月,果期9-11月。

模式標本

模式標本的原採集地在廣州市郊,1812年被引種至印度加爾各答植物園,次年自該植株採下標本。

有三個類型:與模式標本一致的一類見於福建西南部、廣東及廣西東南部北緯約24°以南地區。它的植株各部無毛,枝及葉軸有刺甚多,葉有小葉3-7片,小葉革質,通常全緣,兩面中脈常有銳刺,乾後葉面有光澤;分果瓣徑達7毫米。第二類見於廣西、雲南和貴州南部,它的嫩枝、花序軸及花梗均被短柔毛,枝及葉有稀疏短刺或無刺,小葉片較大,紙質或稍厚,全緣,乾後暗黑色;分果瓣徑5.5-6.5毫米。

第三類的嫩枝、葉軸腹面及花序軸均被短柔毛,小葉紙質,葉緣有淺裂齒,乾后蒼綠或淡棕色;分果瓣徑5-6毫米,此類多見於廣西西南部及海南。上述三個類型之間,在地理分布上彼此滲透。

主要變種

毛葉兩面針(變種)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var.tomentosumHuang 小枝、葉軸有頗多的短鉤刺,小葉背面中脈也有短刺;小葉革質,全緣或近頂部有淺裂齒,葉緣常背卷;葉片長橢圓形,稀卵形,長為寬的3-4倍,寬3-5、稀6-8厘米,基部近於圓,頂部長漸尖;小葉柄長1-3毫米;葉軸、小葉柄、花序軸及小葉背面均被略粗糙的短毛,葉脈上的毛較長。分果瓣徑約5毫米,紅褐色,油點明顯。果期5月。 產中國廣西平南(模式標本產地)。見於山坡灌木叢中。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產地生境

產中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雲南。見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溫熱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叢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叢中較常見。

繁殖方法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根據栽種時間及林地條件,林下栽培兩面針時選用容器苗及裸根苗。兩面針苗木培育方法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在育苗時3種方法都可以採用,根據不同的育苗條件和種植規模來選擇育苗方法,常規條件下大規模種植時可採用種子育苗,但多代種子育苗有變異現象;組培育苗需要無菌培養室、消毒器及超淨工作檯等條件,進行人工規模化生產,子代能保持優良母本遺傳性狀;小規模種植和母樹來源充足時可採用扦插繁殖來育苗。

栽培技術

林地整理

在栽植前進行整地,清除雜草、灌木、雜質和殘渣,根據林地林木生長情況、林地坡度及勞動力供應情況選用全面開墾地,適用於新造林、二代萌芽林,坡度在0-15°的林地。帶狀整地:環山沿等高線鏟1-1.5米寬頻,適用於中齡林,坡度0-25°的林地。穴狀整地:按栽植密度定點人工挖穴,適用於林沿、林農交界空地,坡度大於25°的林地。

整地請看及栽植密度:開墾深度30厘米以上,清除土中大石塊、樹根等。不同的整地方式對兩面針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機耕全墾、人工全墾、人工挖穴3種不同的整地方式進行造林。發現,兩面針的生長量機耕全墾>人工全墾>人工挖穴。林下種植兩面針適宜密度5×1米或4×1米,2000-2500穴/公頃,植穴規格為0.3×0.3×0.3米。兩面針莖枝葉有刺,種植太密會給林木撫育帶來困難。

撫育管理

2月下旬至5月上旬視林地情況和運輸條件可選擇兩面針容器苗或裸根苗,以裸根苗運輸成本低。5月下旬至11月以栽植容器苗較好,成活率高於裸根苗。雨后土壤濕透後種植,避開高溫季節和霜凍季節,栽植時先將表土墊於穴底與基肥混勻,基肥選用腐熟有機肥1.5公斤+鈣鎂磷0.15公斤,將容器苗薄膜去掉,置於穴中,然後填土,分層壓實。種植後1-2年內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先在植株50厘米範圍內進行人工鏟草後,把林地內的雜灌、雜草用割草機全部割完。割草後20天待雜草長出嫩葉15厘米左右時進行噴除草劑,要求雜灌、雜草全部死光,避免將除草劑噴到兩面針植株上。追肥以施複合肥為主,在距離植株30厘米處挖坑(20厘米×20厘米),施複合肥0.15公斤/株,然後覆蓋土壤,肥料不能裸露。

採收加工

兩面針以根入藥。一般栽培3-5年後,主幹直徑達到3厘米年以上時即可採收。於冬季採挖,洗淨泥沙,切片曬乾即可。

病蟲防治

病害的防治主要以選育良種、培育無病種苗、苗木消毒和剷除田間病株為主,苗期常見的病蟲害有莖腐病、黃化病、焦枯病、蚜蟲、尺蠖等的危害,防治方法是定期或不定期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菌毒清、多菌靈、艾美樂、敵百蟲、氯氰菊酯等交替噴施。莖腐病多發生於霉雨季節,避免在下雨前淋肥,苗木徒長,莖木質化程度差,易發生莖腐病,導致成片苗木死亡;黃化病是苗圃中最為常見的病害,大多是由於缺氮,或者缺鐵、鉀、磷素等引起的,其中以缺鐵較為常見。缺素病往往是由於土壤酸鹼度不適宜引起的。由於土壤酸鹼度不適,使土壤中存在的元素變為植株不能吸收的非可溶性肥料。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消除缺素現象的重要措施,可在育苗基質中加入少量泥炭土,苗木生長過程中追施適量複合肥。栽植初期林地常見蟲害有尺蠖、玉帶鳳蝶啃食幼苗莖葉,可噴施氯氰菊酯。栽植充分木質化的大苗可預防蟲咬。

主要價值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兩面針[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根、莖、葉、果皮均用作草藥,通常用根。根性涼,果性溫。有活血、散瘀、鎮痛、消腫等功效。民間用於跌打扭傷藥,亦作驅蛔蟲藥。局部套用時,對神經末梢有麻醉作用,對胃痛或關節肌肉痛有緩解作用。根的水提液和酒精浸析液對溶血性鏈球菌和黃金色葡萄球菌均有顯著抑制作用。根的提取液用作針劑注射,對坐骨神經痛也有明顯療效。因含有麻醉成分,可與其他藥物配伍,用作黏膜麻醉劑。有認為它含有一木脂類lignan化合物C₂₀H₁₈O₆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做動物試驗時,前者以直接作用於腸平滑肌,其鎮痛作用則直達中樞。但也有認為與其所含生物鹼有關。

民族用藥

傣藥:嘿南渴:全草用於氣虛體弱,排尿結石《傣醫藥》。哈啷喝(西傣):根、莖、葉治胃腹疼痛,外傷腫痛《滇藥錄》。黑榔合:根治腹內腫塊瘡瘍,尿道結石,外用治腫塊和疥瘡等《傣藥志》。哈啷喝:根、莖、葉治胃腹疼痛,外傷腫痛《版納傣藥》。根皮、莖、葉治胃腹痛,外傷腫痛,氣虛身弱,尿道結石《滇省志》。

畲藥:根、莖皮治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腰肌勞損,牙痛,胃脘痛,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無名腫毒等《畲醫藥》。

哈尼藥:霞杯家阿:根、根皮、莖皮治療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牙痛,胃痛,毒蛇咬傷《版納哈尼藥》。

瑤藥:人山虎:用於風濕痛,跌扑損傷,胃痛,牙痛。

草藥鑑別

性狀:本品為厚片或圓柱形短段,長2-20厘米,厚0.5-6(10)厘米。表面淡棕黃色或淡黃色,有鮮黃色或黃褐色類圓形皮孔。切斷面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色,可見同心性環紋及密集的小孔。質堅硬。氣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本品橫切面:⑴木栓層為10-15列木栓細胞。韌皮部有少數草酸鈣方晶及油細胞散在,油細胞長徑52-122微米,短徑28-87微米;韌皮部外緣有木化的纖維,單個或2-5個成群。木質部導管直徑35-98微米,周圍有纖維束;木射線寬1-3列細胞,有單紋孔。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⑵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40毫升,超聲處理6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毫升使溶解,作為對供試品溶液。另取兩面針對照藥材1克,同福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氧化兩面針鹼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微升,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30: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黃色的螢光斑點。

⑶取乙氧基白屈菜紅鹼對照品,加甲醇配製成每1毫升含1m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鑑別】⑵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和上述對照品溶液各2微升,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2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黃色螢光斑點。

藥性相關

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傷;外治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患處。

注意:不能過量服用。忌與酸味食物同服。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防蛀。

備註:⑴中毒後常引起腹痛、下痢。解救方法:導瀉、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

化學成分

根皮和莖皮含生物鹼:nitidine,oxynitidine,dihydronitidine,hydroxynitidine,skim-mianine,6-ethoxychelerythrine,α-allocryptopine,N-demethoxychelerythrine等。又含黃酮類化合物vitexin、diosmin及香豆素、胺基酸等。鮮葉含單萜類揮髮油:limonene, furfuraldehyd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