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

第一章追溯了兩湖地區的淵源關係。 第三章概括了兩湖志士的合作關係。 第四章總結了兩湖保路運動的興衰。

基本信息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
作者:霍修勇
叢書名: 辛亥革命專題研究叢書
其他
ISBN: 9787810995504

內容簡介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通過充分挖掘兩湖地區的辛亥革命史資料,特別是有關報刊資料,以兩湖地區辛亥革命發展鏈條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縱向發展為經,以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政治動向及其相互聯繫為緯,從整體上探討兩湖地區辛亥革命運動的發展軌跡,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由緒論和七章組成,緒論為研究綜述,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湖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第二部分為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第三部分為兩湖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上述三個部分從兩湖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及民族資產階級的崛起、兩湖地區的會黨與軍學界、立憲派與革命派的離合關係、軍政府的成立及其舉措以及"二次革命"等方面列舉了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及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的寫作提供了保障,作了鋪墊。
第一章追溯了兩湖地區的淵源關係。從兩省的歷史地理、行政區劃、文化傳承入手,一直論述到兩湖的近代聯繫及其差異。說明兩湖從古代到近代因為地界毗連、文化同宗等因素而保持著高度的統一性。與此同時,由於分省的原因,兩省在近代文化、群體性格等方面存在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第二章分析了辛亥革命時期兩湖革命的基本動力。從清末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開始,兩湖留日學生運動空前高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出現。他們組織革命團體、開展宣傳活動、實行武裝起義,促進了革命形勢向前發展。在辛亥革命條件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湖南志士深入聯絡會黨、湖北志士廣泛運動新軍,這在當時具有典型意義。
第三章概括了兩湖志士的合作關係。從兩湖志士的早期合作關係人手,詳細敘述了湖北革命團體演變與湘籍志士的參與、兩湖志士和孫中山的關係以及兩湖志士中部革命思想的形成,肯定了中部革命思想所具有的戰略地位,從而進一步闡述了武昌首義的主觀動因。
第四章總結了兩湖保路運動的興衰。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兩湖地區以立憲派為主體掀起了保路運動。兩省人士攜手合作,開創了保路運動的新局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於省情不同,湖南紳權力量較強,導致兩省集股方式不同、宣傳力度有異。所以,在保路運動中,湖南較湖北鬥爭更為激烈、廣泛、持久。
第五章闡釋了兩湖咨議局的異同。在清政府籌備立憲的聲浪中,兩湖開始籌備組織咨議局,並取得了不少成就。兩省咨議局議員積極提出議案、議政程式也合乎規範,體現了近代民主精神。但是,兩省咨議局具有議員狀況、議政實踐的不同,也存在議案側重點各異、出席會議積極性有別等差異。
第六章研究了兩湖軍政府的演變。詳細敘述了兩湖軍政府在政治、經濟、宣傳、社會改良等政策上的異同,還揭示了兩省軍政府的互助合作關係,並將湘籍志士應援武昌與湘軍援鄂作為兩省軍事合作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了充分肯定。
第七章論述了兩湖地區"二次革命"的坎坷歷程。兩省的革命志士發揮了各自優勢,進行了堅苦卓絕的反黎、反袁鬥爭。但由於湖北都督黎元洪甘願充當袁世凱的走卒,將北洋軍閥引進湖北,使湖北成為鎮壓反袁鬥爭的基地;而湖南都督譚延閩雖然朝三暮四、首鼠兩端,但是在譚人鳳、蔣翊武等革命黨人的努力下,他不敢公開屠殺革命民眾,顯示出湖南革命派具有的雄厚實力和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