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8010
品種名稱:兩優456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2003年貴州審定,編號:黔審稻2003009號
親本來源:595S(♀)R456(♂)
選育單位:貴州德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類型: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產量表現
兩優456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7.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5%,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4.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1.3公斤,比對照增產5.5%。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4.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5%。
栽培注意
防止後期氮肥過量,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褐稻虱。
審定意見
該組合屬兩系秈型雜交稻,穗型較大,千粒重較高,分櫱力中等,生育期適中,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中低肥力水平秈稻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品種來源
貴州德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不育系595S與自選恢復系R456組配而成。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兩系雜交稻,全生育期149.9天,比對照早熟1-2天,株高104.8厘米,穗實粒數117.1粒,結實率75.6%,千粒重31.1克。株型鬆散適中,葉片厚,直立,分櫱力強,生長勢旺,根系發達,後期轉色好,劍葉長40厘米,倒二葉長40-60厘米,葉色濃綠。在貴州省區域試驗的稻瘟病自然鑑定與接種鑑定中表現為中感。
產量表現
在2001-2002年兩年貴州省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5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2%。在2002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67.2公斤,比對照增產22.3%。
栽培要點
適時早播,培育多櫱壯秧。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為宜。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寬窄行栽培為(16.5+30)×16.5厘米的排列方式。每穴雙苗,每畝基本苗要求達到10-12萬。合理施肥、科學管理,確立高產的群體結構,提高分櫱成穗率。氮、磷、鉀合理搭配,本田畝用氮量為9公斤左右。綜合防治病蟲害,注意後期的水漿管理和中後期的病蟲防治。
種植區域
適宜在貴州省中遲熟稻區種植,稻瘟病多發重發區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