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水庫

全民水庫

建成後的全民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1米,壩頂長178.6米,溢洪道安裝有7扇4米寬7米高的鍍鋅鋼閘門

廣安全民水庫介紹

1960年建成的廣安全民水庫位於丘陵夾溝間,庫長約15km、主溝深約20~50m,
水面近10000畝,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航運等綜合利用
的中型水利工程;該水庫60~80年代初期野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諸如翹殼、甲
魚或鯰魚等;由於過度捕撈、80年代後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野生甲魚很難釣上、
翹殼更是已基本絕跡;90年代初開始網箱養魚,水質受到污染、並且水葫蘆泛難
成災(接近80%水面約有8000畝水葫蘆);為保護水源、治理污染等,2004年
後開始治理水葫蘆、禁止網箱養魚;聽說2007年徹底清理水葫蘆後初期階段,由
於魚類沒有了隱蔽保護場所、魚獲甚豐;
在老人們的嘴裡,1949年以前的廣安“十年九旱”、“五年有水患”,人民不堪其苦。新中國成立的禮炮,扭轉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偉大號召下,1959年2月,全民水庫破土動工。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歲月。翻身解放的廣安兒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艱難條件下,挑著籮筐,扛著鐵鍬,奔赴治水工地。當時,平均日上工5000人,最高日上工達到2萬人。工地上號聲如潮,其氣勢猶如驚濤拍岸,何等壯懷激烈!沒有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熬,沒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發明創造,硬是用自己的雙手,鑿開了連綿不斷的丘陵,5萬“愚公”僅一年奮戰便建成高31米、頂長178.6米的大壩,堪當水利建設史的奇蹟。水庫接下來的建設卻是苦不堪言。經過奮戰,1965年底,水庫建成溢洪道,可整整十年之後,水庫才基本完成渠系配套並投入使用,其間經歷十年文革動亂之苦不言而喻。據老人們講,水庫的名字經過了幾次修改,全民水庫最初起名為“紅星水庫”,後更名為“全民水庫”,文革時期為了體現“紅色”本質又還名為“紅星水庫”,文革結束後最終定為“全民水庫”,意為全民參與建設並對全民有益的水庫。
建成後的全民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1米,壩頂長178.6米,溢洪道安裝有7扇4米寬7米高的鍍鋅鋼閘門。水庫集雨區面積425.5平方公里,總庫容9052萬立方米,水庫面積約1.1萬畝。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泄流量為每秒1738立方米。水庫設計渠道總長440.73公里,其中左乾渠為65公里,右乾渠為43公里,支渠69條274.15公里,其餘為斗、農渠。設計控灌廣安區濃溪、龍安、協興、崇望、大龍、棗山、廣福、萬盛等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14.3萬畝耕地以及岳池縣苟角鎮部分耕地,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航運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水庫。
1975年以後,全民水庫續寫著改革創新的篇章。運行30多年來,在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接軌的“闖關”中,全民水庫始終以變革圖強的狀態,與時代共奮進。引資續建配套、創新灌區農田水利治理模式、實施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因地制宜創新水費收繳機制……全民水庫建設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在連年保障農業豐收的基礎上,全民水庫年城市供水和生態供水規模也適應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多元化需求,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大建設、大發展。
遭遇不幸,也成為全民水庫發展路上的一個重要內容,令人警醒。該水庫60~80年代初期野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由於過度捕撈,80年代後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90年代初水庫開始網箱養魚,水質受到污染、並且水葫蘆泛濫,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為保護水源、治理污染,2004年開始,廣安開始治理水葫蘆、禁止網箱養魚。目前,全民水庫水葫蘆得到有效根治,市級相關部門和當地政府也研究制定了網箱養魚相關方案,正著手實施治理。
水興百業旺。今天全民水庫灌區生態因水而靈,百姓因水而福。新一代的全民水庫建設和管理者,在科學發展的新征程中,一定會建設一個功能完備、管理先進、運行高效,效益顯著的現代化灌區,為廣安奮起三次創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交通線路:

①【渝鄰全高速】重慶---鄰水---廣安---岳池
里程約150+20=170km、路費約35+50=85元、時間約90分鐘
②【渝武高速+省道】重慶---武勝---岳池
里程約113+27=140km、路費約40+5+12=57元、時間約90分鐘
③【省道】重慶---北碚---三匯---華鎣---石埡---岳池
具體裡程不詳、路費約10元、因重載車多和維護等原因路況不佳
(重慶高速路從楊公橋上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