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敬存

全敬存

全敬存,1883—1950年,名心地 , 別號在茲,宜昌縣南院鄉萬家河(今分鄉鎮金竹南埡村)人。


人物經歷

6歲時入私塾,12歲時中秀才,被譽為“小秀才”,一時被傳為佳話。

1899年入兩湖書院學習。

全敬存 全敬存

1903年又以官費送往日本,考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炮科。

在日本期間,受孫中山、黃興等人革命思想的影響,於1903年兵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參加南京第八師任炮兵營營長,北洋時期,被繼任為北洋政府總理的黎元洪任命為總統府少將待從武官,張勛復辟後,棄職還鄉,後在宜昌商民的邀請下出任商團團長。

1925年,應五省聯軍司令孫傳芳之邀,任聯軍司令部參謀長。

“七·七”事變後,返回宜昌故鄉,築智悲閣、維摩精舍,事農興學,修身禮佛,心情鬱郁而寫下大量抗日詩歌。

據《“小秀才”全敬存》、《抗日詩人全敬存》(熊楚洪撰)云:“(全)天資聰穎,六年間學業大進,且不說‘四書’、‘五經’已經熟悉,就連八股文章、詩詞曲賦均落筆成章。當他參加縣試時,主考官見來了一個報考孩童,不覺大為驚異,特地為他出了一道‘童子見’(通現)的試題,以為可難倒這位小考生。但全敬存很快就完成了這篇佳作。主考官深表欽佩,只好金榜題名。”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獲悉東湖縣出了個12歲的小秀才,也以為奇,除調閱試卷外,還傳令召見。全赴省城叩見張總督,張問全多大年齡,全答:“小子年為十二周歲。”張又問其讀了幾年書,全答:“我讀了十二年書。”張已明其意,仍問道:“難道你一生下來就在讀書嗎?”全脫口而出:“我六歲啟蒙,白日讀一天,晚上讀一夜,讀了六年,六年加六年,不是十二年嗎?”張愛其才,於是吸收全入武昌兩湖書院學習。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全又以官費赴日留學,考入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深造,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回國後參加留學生會考成績優異,為閱卷者蔣百里所器重,報請主試大臣,被拔置第一名,欽賜為舉人,並為慈禧太后所召見,隨即同蔣一起任清廷禁(近)衛軍管帶,守皇宮,保御駕。

後與同鄉陳裕時、黃愷元等投入反清革命,辛亥(1911年3月)廣州暴動之前,他奉令去德國購回大炮,返至珠江海面時突遭海盜襲擊,身負重傷,半年多方治癒。

民國元年(1912年),全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第八師參謀長,民國5年任黎元洪總統府少將侍從武官,翌年棄職還鄉,與陳裕時、高桐崗合資在故里萬家河修“智悲閣”,沉潛佛學,後一度出任宜昌商團團長。

民國10年(1921年)8月,北洋軍閥孫傳芳任長江上游總司令,司令部駐宜昌。全與孫系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由此借重孫的勢力發展了商團。

民國13年(1924年),孫在南京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全應邀東下任聯軍司令部參謀長兼《聯軍日報》社社長,並為金陵軍官學校教官。

民國15年(1926年),孫傳芳部被北伐軍擊敗,全又隨孫北逃,翌年任東北講武堂教育處處長兼炮兵科科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全返回宜昌,不久又赴南京,

民國23年(1934年)在湯山炮兵學校任《炮兵雜誌》社編輯主任兼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日軍攻陷南京前夕,他丟下妻兒(抗戰勝利後由人接回)隻身回鄉避難(一說卸任回家閒居),自稱“閒道人”,以詩酒自娛,揮毫寫下大量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罪行的詩,八年抗戰間,計有400多首古今體詩,集為《閒園詩存》,並於民國36年(1947年)石印出版。

抗戰勝利後,年逾花甲的全敬存回歸宜昌城,當他來到昔日考秀才的試院龍門口時,撫今追昔,不禁口占一絕:“五十年前載筆來,試院龍門憶徘徊。駒光雖馳童心在,不見人呼小秀才。”他本想“從今憂樂非吾事,任性逍遙了此身”,但在好友余家菊的邀請下加入了中國青年黨;民國36年11月又被內定為宜昌縣國大代表;次年春出席在南京召開的行憲國大,但他對蔣介石不滿,故選總統時投了居正一票;是年9月返回宜昌,又被聘為湖北省政府顧問(一說先後被朱鼎卿、宋希濂尊為顧問,此為榮譽職,每月發5元車馬費)。由於生活無著,他便隨二女婿方信昌(國民黨軍某部團長)遷居恩施,後(1949年2月)又赴四川雅安二女婿家中生活。1950年春病逝於成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