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醫學生物學(供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用)》供全國中醫藥院校“五年制”的中醫學(含骨傷方向)、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等專業使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生物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生命的基本特徵
一、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主要物質基礎
二、細胞是生物的基本組成單位
三、新陳代謝是生命的基本運動形式
四、生物能進行生長、發育和繁殖
五、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六、生物具有進化的歷程
七、生物能適應環境
第三節生物學的主要分支學科
一、根據生物類群劃分的分支學科
二、根據研究角度劃分的分支學科
三、根據研究層次劃分的分支學科
四、由學科間交叉融合產生的分支學科
第四節醫學生物學與醫學的關係
第五節《醫學生物學》學習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生命的化學基礎
第一節組成生命的元素與化合物
一、組成生命的元素
二、組成生命的化合物
第二節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一、DNA的結構與功能
二、RNA的結構與功能
三、核酶
第三節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一、蛋白質的結構
二、蛋白質的功能
第四節酶的特性及種類
一、酶的特性
二、酶的種類
第三章生命的細胞學基礎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特徵
一、細胞的大小、形態和基本結構
二、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第二節細胞膜與細胞表面
一、細胞膜的化學組成
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及基本特性
三、細胞膜的功能
四、細胞膜與疾病
五、細胞表面及細胞外物質
第三節內膜系統
一、內質網
二、高爾基複合體
三、溶酶體
四、過氧化物酶體
五、膜流
第四節線粒體
一、線粒體的形態結構
二、線粒體的功能
三、線粒體的半自主性
四、線粒體與疾病
第五節核糖體
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與化學組成
二、核糖體的功能
三、遺傳信息傳遞與蛋白質合成
四、核糖體與疾病
第六節細胞骨架與細胞質基質
一、微管
二、微絲
三、中間纖維
四、細胞骨架與疾病
五、細胞質基質
第七節細胞核
一、核膜
二、染色質
三、核仁
四、核基質
五、細胞核的功能
六、細胞核與疾病
第八節細胞增殖
一、細胞增殖周期概念及各時相
二、有絲分裂
三、減數分裂及配子發生
四、細胞增殖周期的調控
五、細胞增殖與疾病
第九節細胞分化、衰老和死亡
一、細胞分化
二、細胞衰老和死亡
第十節幹細胞與細胞工程
一、幹細胞
二、細胞工程
第四章生命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遺傳的分子基礎
一、基因與基因組
二、基因突變與修復
三、基因表達與調控
第二節人類染色體與染色體病
一、人類染色體的基本特徵
二、染色體畸變
三、染色體病
第三節單基因遺傳與單基因遺傳病
一、遺傳的基本規律
二、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三、兩種單基因性狀或疾病的遺傳
第四節多基因遺傳與多基因遺傳病
一、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的概念
二、多基因假說
三、多基因遺傳的特點
四、多基因遺傳病
第五節線粒體遺傳病
一、線粒體DNA遺傳特徵
二、線粒體遺傳病
第六節腫瘤與遺傳
一、腫瘤發生的遺傳特點
二、遺傳性腫瘤
三、染色體異常與腫瘤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與腫瘤
五、腫瘤發生的遺傳學說
第七節遺傳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遺傳病的診斷
二、遺傳病的治療
第八節表觀遺傳學
一、表觀遺傳修飾
二、表觀遺傳學與疾病
第五章生命與環境
第一節環境與生態因子
一、非生物因子
二、生物因子
第二節種群和群落
一、種群
二、群落
第三節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二、生態系統的功能
三、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調節
第四節生物與環境
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第五節人類與環境
一、環境對人的影響
二、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三、中醫因時、因地治宜原則
第六節中藥資源與環境
第六章生物學研究技術
第一節顯微鏡技術
一、光學顯微鏡技術
二、電子顯微鏡技術
第二節流式細胞儀檢測技術
一、核酸檢測
二、蛋白質檢測
三、細胞分選
第三節細胞培養技術
一、原代培養
二、傳代培養
第四節細胞化學技術和細胞組分分析技術
一、細胞化學技術
二、細胞組分分析技術
第五節分子生物學技術
一、PCR技術
二、分子雜交技術
三、DNA序列測定技術
四、免疫共沉澱技術
五、生物晶片技術
六、分子克隆技術
七、RNA干擾技術
第六節染色體技術
第七節生物技術在中醫藥研究中的套用
一、中醫理論研究
二、針灸研究
三、中醫臨床研究
四、中藥研究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