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尤其是辦公事的地方所說的話,是絕對不能外傳的。 這是因為,任何“私家”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公事”的公辦。 這種“公事家裡辦”的結果,必然是假公濟私,以公謀私。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原文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禮記·內則》

翻譯

意思是說家裡的事不要對外說,公家的事不要隨便在家說。

解釋

謂內言者,即家內、圈內、族內、鄉內等既定的內部範疇。
尤其是家內,乃內部之核心。一旦外傳,家庭就會失去安全,不僅會面臨危機,家庭成員也會失去安全感。
所謂外言者,即公眾場合、大眾之間的既定的外部範疇。尤其是辦公事的地方所說的話,是絕對不能外傳的。
外言屬於大眾之言,一旦傳入內部,那就失去了公正性。
所謂“公事不私議(《禮記·曲禮》)”指的就是在朝堂上談論的公事,不能回家後接著談,否則就是瀆職,甚至是泄
密的犯罪行為了。
以上兩句,為我們明確劃分了說話應信守的界限,公私分明應先從分清和把握辦事的場合做起。

現今意義

仔細琢磨這句話,覺得它對今天的一些幹部仍然是一個有益的提醒:公私分明應先從分清和把握辦事的場合做起。
從古至今,有不少貪贓受賄之事往往是從“家”這個側面打開缺口的。本來,事情在辦公室里按照原則公事公辦並不難辦,可一旦把辦公室挪到家裡,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或老人橫插一槓,動搖你的決心;或“枕頭風”一吹,使你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是非界限;或兒女情長,幾滴眼淚就會迫使你為私利鋌而走險。
作為有七情六慾的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聖人”,就是受黨教育多年的領導幹部也不例外。因此,外界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言行。金錢、美色、權利、名譽等本來就對“凡人”有一定的誘惑力,倘若再加上有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環境,有個“枕頭風”的外力,這些糖衣炮彈就很容易找到目標。就說曾開創過“開元之治”的皇帝李隆基吧,也算是個開明之人,可晚期自打有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朝廷和家混為一體,公事私事難再分清;加上有個禍國殃民的小舅子、奸相楊國忠的攪和,終於招來“安史之亂” 。漢朝的劉向力主“治官事則不營私家”。這是因為,任何“私家”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公事”的公辦。
時下,隨著社會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蔓延,某些幹部家裡的會客室成了第二辦公(實際是辦“私”)室,凡不好擺在桌面上的事,就一個電話約到家裡去辦。譬如你要當官或升官,只要帶上足夠的錢物,就可得到一個令你滿意的答覆;如果還有障礙,那就不妨走走夫人或公子的後門。這種“公事家裡辦”的結果,必然是假公濟私,以公謀私。於是,腐敗現象也就由此蔓延開來。
當然,事情歸根結底是人做的,究竟滑向腐敗還是保持廉潔,最終還得靠自己來把握。這篇小文的目的,無非是想提醒一下手裡有權者,要真的想做個大公無私的人民公僕,就要從公私分明開始,從“外言不入”做起。
現在,該詞又常解為守口如瓶,不聽信閒言閒語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