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境
建校七十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嚴謹樸實,團結上進”的校風。從五十年代起就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中學,已為國家培養出2.2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他們遍及大江南北,成為祖國建設棟樑之材。學校現有200名教職工,其中黨員54人,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67人,一級教師64人;自治區級教學能手28人,市級教學能手56人。34個教學班,2321名學生。學校占地面積6.1萬平方米,有6300平方米的教學樓;2500平方米的圖書館樓,2850平方米的實驗樓;50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和學生公寓樓;1.8萬平方米的三幢教工宿舍樓;並興建了1.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大樓,該樓內有多媒體階梯教室、微機室、語音室,有閉路電視網、校園智慧型廣播網、雙向控制教學網、教學評估網和計算機園網五網合一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並與網際網路、101教育網聯網,各種教育教學設備齊全。辦學特色
學校實行黨政分設的領導體制和年級組、教研組並存,以年級組為主的管理體制。黨支部設在年級組,年級支部是年級組的政治核心,年級組是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體。學校強化在校長統一領導下的三條指揮系統,即德育系列領導指揮系統、教學系列領導指揮系統和總務後勤系列領導指揮系統。三個系列凝為合力,形成高效能的運行機制,帶動全校各項工作不斷上台階、上層次、上水平。1983年至今,學校共獲得了自治區級以上12項殊榮,其中國家級6項,自治區級6項,是自治區級“文明學校”和“全區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網路化德育工作模式;建立了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德育工作研討會制度;建立值周勞動制度;開展學生下鄉進行社會實踐考察活動;開展校園藝術節活動;開展高一年級新生入學軍訓活動;開展象徵性長跑活動;開展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比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由於教育得法,管理到位,學校德育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效,贏得社會的普遍讚譽。1988年和2000年兩次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德育先進學校”榮譽稱號。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創建了一種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內外相結合,必修課打好基礎,選修課發展特長,活動課加強實踐,教育科研領先,最佳化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的教學工作體系。按照這種體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突出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即一手抓第一課堂,一手抓第二課堂。形成第一課堂全面打好基礎,大面積提高質量,第二課堂發揮特長、因材施教,培養各類尖子生和特長生的教學工作模式。教學體系與模式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促進了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1978年—2003年,該校共為全國各高等院校輸送了8000餘名優秀高中畢業生,升學率一直位居通遼地區榜首,在自治區重點中學中位居上游。
學校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生機勃勃。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生物等學科競賽中,有數百人次在自治區獲獎,有44人次獲得國家級別的獎勵,獲獎人次和級別均居通遼地區首位,並有學生被北大、浙大等名校免試提前錄取。1997年該校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多年來,由於該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在通遼地區和自治區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普遍讚譽。
2007年1月27日 接管原東北希望國際學校,建立了通遼市第一中學北校區。實現南北校區共同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