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志:技術監督志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4月1日)
叢書名: 內蒙古自治區地方志叢書
精裝: 57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1921796
條形碼: 9787801921796
尺寸: 26.2 x 19.6 x 4 cm
重量: 1.7 Kg

內容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志:技術監督志》內容簡介:內蒙古技術監督事業源於古代度量衡。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在內蒙古廣袤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馳名中外的“河套文化”、“大窯文化”、“紅山文化”、“扎賚諾爾文化”,為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古代度量衡就是其中一個。如在內蒙古境內出土的秦代“始皇詔陶量”、“始皇詔鐵石權”,西漢“鐵權”、“玉盤日晷”、“銅壺滴漏”,元代鑄有漢文、八思巴文、回鶻蒙文、波斯文的“斤半銅秤砣”等等,作為歷史的佐證,被載入中華民族度量衡發展的史冊。
內蒙古技術監督事業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從原始的“論件估堆”、“滴水計時”、“布手知尺”、“掬手為升”、“邁步定畝”、“職權定重”,到後來的“黃鐘律管”、“累黍定尺”、“以身為度”、“以度審容”,逐步發展成現在的以法律為準繩、以技術為保障、以行政監督為手段的技術監督綜合管理與行政監督體系,在內蒙古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起著積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志·技術監督志》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溢美不掩過,全面翔實地記載和介紹內蒙古技術監督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特別是自治區成立五十多年來,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內蒙古技術監督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旨在為不熟悉這項事業的同志打開重重戶牖,使之稔知其源,悉知其詳;使從事這項事業的同志,鑑往知來,踵事增華;同時亦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歷史的借鑑。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編撰這部志書,為內蒙古技術監督事業“立言”,實乃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成果,一件惠及子孫、裨益當代的有益之舉。

目錄


凡例
編纂說明
概述
第一篇 計量
第一章 單位制
第一節 營造尺庫平制
第二節 標準制與市用制
第三節 米突法與尺斤法
第四節 市制
第五節 公制
第六節 國際單位制與法定計量單位
一、國際單位制
二、法定計量單位
第二章 量值傳遞
第一節 計量標準
一、自治區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二、盟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第二節 計量檢定
一、項目
二、印證
三、收費
第三節 計量測試
一、工業測試
二、農業測試
第三章 計量管理
第一節 計量檢定人員
第二節 計量標準考核
第三節 計量器具製造修理與銷售
一、製造修理
二、銷售
第四節 計量器具使用
一、廢除舊器
二、周期檢定
三、正確使用
第四章 計量監督
第一節 商品量計量監督
第二節 計量認證
第三節 計量授權
第五章 企業計量
第一節 企業計量整頓
第二節 能源計量驗收
第三節 企業計量定級升級
第四節 企業檢測體系確認
第二篇 標準化
第一章 標準化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一、工農業
二、工程建設
三、醫藥衛生
四、環境保護
第二節 標準體制
一、工農業產品
二、工程建設
三、醫藥衛生
四、環境保護
第三節 標準代號與編號
第四節 標準出版與印刷
第二章 標準制定與修訂
第一節 工業標準
第二節 農業標準
第三節 醫藥衛生標準
一、藥品標準
二、醫療器械標準
三、衛生標準
第四節 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標準
一、工程建設標準
二、環境保護標準
第五節 其他標準
第三章 標準實施與監督
第一節 標準宣傳與貫徹
一、下發檔案
二、舉辦學習班
三、標準化審查
四、監督檢查
第二節 農業標準
一、種子標準
二、羊毛標準
三、農產品標準
四、農業標準化試點示範
第三節 工業標準
一、產品標準實施監督
二、創優產品標準認定
三、企業標準化水平考核
四、標準備案與註冊登記
五、消滅無標生產
第四節 醫藥衛生標準
一、藥品標準
二、衛生標準
第五節 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標準
一、工程建設標準
二、環境保護標準
第六節 其他標準
一、基礎與方法標準
二、管理標準
三、能源標準
四、食品標籤標準
第七節 採用國際標準
第八節 條碼代碼工作
一、商品條碼
二、組織機構代碼
第三篇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
第一章 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第一節 法定監督檢驗機構
一、綜合性監督檢驗機構
二、自治區級監督檢驗站
第二節 專業及行業監督檢驗機構
一、專業監督檢驗機構
二、行業監督檢驗機構
第三節 監督檢驗機構管理
一、機構建設
二、人員管理
第二章 質量監督管理
第一節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
一、自治區監督抽查
二、國家監督抽查
第二節 產品質量統一檢驗
……
第四篇 行政執法
第五篇 科技宣傳教育
第六篇 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