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

內容介紹

本書共有9章,其內容反映在了內科學各個專業近年來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進展,緊跟時代的發展,全書顯得更充實更新穎。編寫格式同第一版,採用專題論述方式,求新求實不求全,避免教科書老一套的編排程式,每個專題的開首簡短的“提要”可讓讀者對本章內容一目了然。

作者介紹

戴瑞鴻,1930年生。現
任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
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主
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
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
業委員會主任,並擔任衛
生部重大科技成果評審委
員,上海醫科大學專家委
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心血
管疾病的醫療、教學及科研,
在“心肌梗死”及中西醫
結合治療冠心病的研究
中,曾獲衛生部科技進步
獎。曾主編《心肌梗塞》、
《內科疾病診斷標準》等
著作。
1992年成為美國心
髒學院院士;近年又被英
國劍橋傳記中心及美國傳
記中心載入《世界名人錄》。
林果為,1936年生。現
任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
醫院內科學教授、血液學
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醫
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中心
主任、中華醫學會臨床流
行病學會副主任委員等;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內科
學碩士。
在鐵缺乏症、再生障
礙性貧血及白血病研究中
曾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上
海市及校級科技進步獎5
項,主編專著3種,參加
編寫參考書13本,發表論
文60餘篇。1991年分別被
英國和美國傳記中心載入
《世界名人錄》。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心血管病
第一節 急性心肌梗死
一、流行病學
二、發病原理與左室重構
三、發病先兆與發病症狀
四、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特徵
五、實驗室檢查
六、防治要點及溶栓治療
第二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一、發病概況
二、病原菌的變遷
三、發病機理
四、臨床表現新的認識
五、診斷問題
六、併發症與死因
七、治療中幾個問題
八、預防
第三節 心臟性猝死與晚電位
一、心臟性猝死的定義與病因
二、主要發病機理
三、猝死的危險因素
四、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
五、預防與治療
第四節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一、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定義與分型
二、發病資料分析
三、發生機制特點
四、診斷方法
五、防治與預後
第五節 高血壓的治療
一、高血壓診斷標準與分級
二、高血壓的危害和治療的益效
三、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四、降壓藥物的分類和作用機理
五、利尿降壓藥
六、交感神經受體阻滯劑
七、直接擴血管藥
八、鈣拮抗劑
九、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十、降壓藥物的選擇
第六節心律失常及其治療
一、心律失常的機制
二、心律失常的診斷步驟
三、心律失常的治療原則
四、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
五、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療
第七節心血管無損傷性診斷技術
一、動態心電圖的臨床套用
二、心室晚電位檢測
三、運動試驗
四、24h動態血壓測定
五、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圖
第八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進展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二、慢性CHF症狀的原因及其治療意義
三、收縮功能衰竭與舒張功能衰竭
四、預後、病死率的預測及藥物治療
五、治療進展
附:心血管藥物介紹
第二章 呼吸系統病
第一節 支氣管哮喘
一、支氣管哮喘與遺傳
二、氣道高反應性
三、氣道炎症與支氣管哮喘
四、現代防治方法
五、哮喘持續狀態的處理
第二節 呼吸衰竭
一、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
二、呼吸衰竭的分類
三、血氣分析
四、氧療和改善通氣功能
第三節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
一、病理生理與臨床聯繫
二、診斷方法的進展
三、治療方法的進展
第四節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
一、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基礎
二、選擇SCLC治療方案的條件
三、SCLC各種治療方法的進展
四、SCLC的生物學進展
第三章 消化系統病
第一節 消化性潰瘍現代概念
一、泌酸機理與調節
二、黏膜防禦基本概念
三、幽門螺桿菌感染
四、H2受體拮抗劑的套用
五、質子泵抑制劑的套用
六、強化黏膜保護藥物的作用
七、消化性潰瘍藥物治療的抉擇
第二節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一、診斷方法的進展
二、內科治療的進展
第三節 肝硬化腹水的發生機制和治療
一、肝硬化腹水的發生機制
二、肝硬化腹水的分型
三、肝硬化腹水的一般療法
四、利尿劑治療的幾個問題
五、低蛋白血症的治療問題
六、腹腔穿刺排液問題
七、有關電解質的平衡問題
第四節 肝性腦病
一、關於假性神經遞質學說
二、關於胺基酸失平衡學說
三、GABA-苯、二氮草類物質及其受體
四、胎肝細胞懸液輸注或移植
五、關於某些去氨藥物
六、清除腸道細菌
第五節 消化系疾病中介入放射學的臨床套用
一、選擇性動脈造影
二、經導管血管內灌注藥物和栓塞治療
三、穿刺活檢、造影和減壓引流術
四、帶囊導管擴張術
五、經頸(靜脈)肝活組織檢查
六、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
第六節 消化內鏡新技術的套用
一、消化內鏡臨床套用概況
二、食管靜脈曲張硬化療法
三、內鏡下局部止血術
四、高頻電治療術
五、內鏡下乳頭切開與膽道內外引流術
六、內鏡雷射技術
七、內鏡微波治療術
八、早期胃癌內鏡治療術
九、經皮內鏡胃造瘺術
十、腹腔鏡下治療術
十一、超聲內鏡檢查的套用
第四章 腎臟病
第一節 現代腎臟生理與臨床
一、腎臟血流動力學與調節
二、近端腎小管功能與相應疾病
三、腎襻生理功能新認識與臨床
四、遠端腎小管細胞生物學基礎與水鹽酸鹼平衡代謝
第二節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與腎臟病
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
二、局部RAS與各臟器功能
三、RAS的腎臟作用
四、RAS與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五、RAS與糖尿病腎臟病變
六、ACEI在腎臟病中套用
第三節 腎臟功能與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關係
一、高血壓發病多病因學說
二、Guyton氏腎功能壓力曲線與高血壓
三、中樞神經系統-腎臟-細胞外液平衡軸與高血壓
四、高血壓腎小球囊內高壓與腎損害
五、高血壓腎損害的預防與治療
第四節 血管內皮由來因子與內科臨床
一、血管內皮由來因子(EDVS)
二、血管內皮由來舒張因子(EDRF)
三、血管內皮由來收縮因子(EDCF)
四、血管內皮由來因子與臨床
第五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發病機制
一、ARF傳統發病學說
二、腎神經與ARF
三、管球反饋與ARF
四、細胞能量代謝與ARF
五、腺苷與ARF
六、氧自由基與ARF
七、腎小管上皮細胞極性變化與ARF
八、內皮素與ARF
第六節 肝腎綜合徵
一、肝腎綜合徵的新概念
二、腎臟鈉瀦留和肝硬化
三、體液因素在肝腎綜合徵發病機理中的作用
四、HRS誘因與發病聯繫
五、HRS預防與治療現狀
第七節 腎臟疾病慢性進展理論與實踐
一、腎臟疾病慢性進展的本質
二、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腎臟疾病慢性進展
三、蛋白飲食與慢性進展
四、鈣磷代謝與腎臟慢性進展
五、腎臟疾病慢性進展對策
第八節心、肝、腎疾病浮腫的機制
一、浮腫形成的基本原理
二、腎臟對水鹽代謝的調節
三、腎病綜合徵時浮腫產生機制
四、肝硬化腹水機制的新認識
五、充血性心衰浮腫的機制
第九節 代謝性酸中毒
一、酸鹼平衡概述
二、腎小管各段對酸鹼平衡調節的細胞生物學基礎
三、腎小管酸中毒(RTA)
四、系統疾病所致酸中毒
五、代謝性酸中毒的治療
第五章 血液病
第一節 鐵缺乏症
一、有關鐵缺乏症的概念
二、鐵缺乏症的流行病學
三、營養和鐵缺乏症的關係
四、缺鐵的非血液學表現
五、鐵蛋白和運鐵蛋白
六、各項鐵參數診斷價值的評價
七、鐵劑的選擇和鐵缺乏症的預防
第二節 成人急性白血病化學治療
一、支持療法
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ML)的化學治療
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化學治療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若干進展
一、DIC病因和發病機理的新認識
二、實驗室檢驗的若干進展
三、DIC診斷標準的發展
四、DIC治療的進展
五、有關疾病並發DIC的治療
第四節 輸血和輸血液成分
一、輸注血液成分的種類
二、輸血和輸血液成分的適應證
三 輸血液成分的免疫反應
第五節 骨髓移植現狀
一、異基因骨髓移植
二、自身骨髓移植
三、周圍血幹細胞自身移植
第六節 治療性血液成分單采
一、血漿置換
二、紅細胞單采
三、白細胞單采
四、血小板單采
五、淋巴細胞單采
六、周圍血造血幹細胞的採集
第七節 造血細胞因子的臨床套用
一、造血細胞因子的近代概念
二、干擾素的作用和臨床套用
三、紅細胞生成素的基礎和臨床套用
四、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臨床套用
五、今後展望
第八節 抗血栓治療
一、抗血栓治療的臨床意義
二、抗凝治療的進展
三、抗血小板治療的進展
四、溶栓治療的進展
第九節 造血系統腫瘤細胞的免疫學標記
一、單克隆抗體
二、免疫學標記的基本方法
三、腫瘤細胞免疫學標記在白血病、淋巴瘤分型中套用
第六章 內分泌代謝病
第一節 糖尿病
一、糖尿病發病機理的研究
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機理進展
三、糖尿病性心臟病
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五、磺醯脲類藥聯合胰島素治療NIDDM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若干問題
一、Graves’病和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發病機理
二、甲狀腺激素的存在形式及其臨床意義
三、Graves’病和橋本氏甲狀腺炎的免疫學檢查
四、Graves’病治療中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單純性肥胖
一、神經內分泌中樞與肥胖
二、高胰島素血症
三、褐色脂肪組織異常
四、肥胖的遺傳背景
五、肥胖的防治要點
第四節 退行性骨質疏鬆症
一、分類、病因及危險因素
二、骨質疏鬆症的檢查及診斷
三、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和預防
第五節 垂體瘤
一、分類的進展
二、病因和臨床表現
三、診斷方法的進展
四、治療
五、垂體急性出血征群(垂體卒中)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
一、病原微生物的變遷和人類固有微生物
二、臨床標本採集處理技術和改進
三、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新進展
四、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第二節 感染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的病因
二、感染性休克的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
三、休克的類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休克防治中的若干問題
第三節 醫院內感染
一、醫院內感染的現狀
二、醫院內感染的病原學特點
三、醫院內感染類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
四、醫院內感染的控制與管理
第四節 病毒性肝炎
一、C型肝炎研究的近況
二、病毒性肝炎病原診斷與血清學檢測近況
三、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
第五節 愛滋病
一、HIV分子生物學及其與機體的相互作用
二、流行狀況及趨勢
三、HIV感染的自然過程
四、對本病的控制及展望
第六節 新抗菌藥物的臨床套用
一、抗菌藥物的新品種
二、經驗療法
三、特殊情況下抗菌藥物的套用
四、聯合用藥與預防用藥
第七節 寄生蟲病的化學治療
一、寄生蟲病化學治療的回顧和現狀
二、原蟲病的化學治療
三、吡喹酮在吸蟲病治療中的套用
四、線蟲病的化學治療
第八章 其他
第一節 風濕病防治新標準
一、流行病學
二、臨床方面的進展
三、免疫學上的進展
四、病因和發病機理上的進展
五、診斷方面進展
六、治療方面進展
第二節 腦血管病防治進展
一、腦血管病分類學的發展
二、卒中的危險因素
三、卒中診斷的原則
四、預防及治療卒中的策略
五、卒中後的康復
第三節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內科領域的套用
一、分子生物學基本概念及技術
二、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發病機制研究中的套用
三、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疾病診斷中套用
四、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疾病治療的套用
第四節 CT在內科領域中的套用
一、CT的原理、構造及技術參數
二、基本病變的CT表現
三、CT對各部位疾病的診斷
第五節 MRI在內科領域中的套用
一、MRI的基本物理學原理
二、MRI的成象技術
三、MRI機的基本構造
四、基本病變的MRI表現
五、MRI對各部位疾病的診斷
第六節 核醫學在內科領域的套用
一、臟器顯象的進展 ECT
二、單光子ECT(SPECT)臨床套用
三、正電子ECT(PET)的套用
四、核醫學在內科各系統的臨床套用進展
第七節 內科領域心身疾病
一、心身醫學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二、心身疾病的基本概念
三、心身疾病的發病率
四、心身疾病的臨床分類
五、心身疾病的病因學探討
六、心身疾病的發病機理
七、心身疾病的臨床表現
八、心身疾病的診斷
九、心身疾病身心綜合防治措施
第八節 臨床藥理學進展
一、臨床藥理學發展概況
二、臨床藥物動力學
三、治療藥物監測及個體化給藥
第九節 臨床流行病學
一、臨床流行病學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二、診斷試驗的評價
三、疾病防治效果的評價
四、病因和危險因素的調查
五、疾病預後的評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