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猴科

兔猴科

兔猴科主要分布於始新世晚期的歐洲,這是兔猴類在歐洲的晚期代表,生存的時間不長。兔猴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兔猴Adapis parisiensis。

基本信息

簡介

兔猴科 adapidae

巴黎兔猴最早是由古生物學的創始人,法國的居維葉Cuvier於1822年描述的,這是人類所描述的第一個靈長類化石。有趣的是,當時居維葉並沒有將其歸為靈長類。這件事成為居維葉在錯誤的鑑定了禽龍之外的又一個遺憾。

巴黎兔猴是白天活動的樹棲動物,其行動較遲緩,有點類似於現代的懶猴。較新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兔猴可能有著多樣的運動方式。兔猴在歐洲發現的化石很多,非常繁盛,但是生存的時間很短,在出現後不久就消失了。對於兔猴的起源尚不清楚,現認為兔猴可能並非起源於早期的北狐猴類,而新近在中國南方發現的擬兔猴Adapoides troglodytes使人們猜想這個類群可能起源於亞洲。

特徵

巴黎兔猴 巴黎兔猴
化石 化石

兔猴類能抓握的後 肢與現代狐猴的相似,眼眶被一完整的環骨包圍,最特有的構造是耳區,聽泡掩蓋了鼓室,因此,鼓環包圍在圓形的中耳腔之內,與現代的馬達加斯加狐猴較相似。但它們的牙齒比現代的狐猴原始得多,除了保留四個上、下前臼齒外,下門齒與犬齒沒有形成象現代狐猴一樣的梳齒。北美早始新統晚期到中始新統的北狐猴(假熊猴)屬(notharctus)在臼齒齒尖的類型上發展為相當特化的類型。

廣東南雄晚古新統發現的短吻石猴(petrolemur brevirostre)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狐猴類。材料為附有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的左上頜骨。在安徽潛山盆地晚古新統的兩塊□獸類上頜骨也可能是早期的靈長類。雖然對它們的分類位置還有不同看法,但它們的發現顯示了亞洲與北美之間早期靈長類的聯繫、同時說明狐猴形的靈長類已在古新統出現並開始分化。印度、巴基斯坦中、晚中新統的西瓦兔猴(sivaladapis)和印度晚中新統的印度瘦猴(indraloris)以及最新報導的雲南祿豐晚中新統的中國兔猴(sinoadapis)是兔猴科的最晚記錄。此外,河南晚始新世的盧氏猴(lushius)原訂為眼鏡猴類的懸猴科,現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狐猴類而歸入不確定的兔猴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