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美國政治家]

克萊[美國政治家]
克萊[美國政治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亨利·克萊是多義項詞,可以表示為,1.美國著名的政治家2.克萊縣

基本信息

概述

亨利·克萊,美國參眾兩院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與演說家之一。輝格黨的創立者和領導人。美國經濟現代化的倡導者。他曾經任美國國務卿,並五次參加美國總統競選。儘管均告失敗,但他仍然因善於調解衝突的兩方,並數次解決南北方關於奴隸制的矛盾維護了聯邦的穩定而被稱為“偉大的調解者”,並在1957年被評選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參議員之一。

他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對內主張全面改革,執行強有力的國家政策,加大建設步伐。在奴隸制問題上持溫和態度。對外反對歐洲染指拉丁美洲,是門羅主義的積極推行者。克萊精於政治謀略,善用妥協技巧調和國內矛盾。

克萊[美國政治家] 克萊[美國政治家]

亨利·克萊

HenryClay

美國第9任國務卿1825~1829

1777年4月12日出生於維吉尼亞州漢諾瓦縣

1792年移居里奇蒙

1792年~1796年任法院秘書並研習法律

1797年獲律師資格在肯塔基州列剋星頓執律師業務

1799年與柳克麗霞·哈特結婚

1803年任肯塔基州參議員

1806年~1807年任國會參議員

1809年任眾議院議長此後曾多次任眾議員眾議院議長和參議員等職

1814年參加《根特和約》談判

1820年提出《密蘇里妥協案》

1825年~1829年任美國第9任國務卿

1850年提出《1850年妥協案》

1852年6月29日逝世於華盛頓特區

早年生涯

1777年4月12 日,亨利·克萊出生在維吉尼亞州漢諾瓦縣。父親叫雷維·約翰·克萊,是一位農民兼浸禮教牧師。母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克萊的幼年和童年時代是在貧困、戰亂和遷徙中度過的。他在當地學校接受了三年初級教育。父親去世後,母親為生活所迫而改嫁,克萊也隨之失學,後遷居里奇蒙。

在里奇蒙,少年克萊踏入了社會這所大學,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他先後乾過商店店員和法院抄寫員,並開始研習法律。這期間,他勤於攻讀,潛心鑽研,很快便顯露了驚人的思維能力和極強的辯才。克萊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了律師資格,開始了他的律師生涯。很快,他就在律師界贏得了聲譽。

1799年,亨利·克萊迎娶了溫良賢淑的柳克麗霞·哈特小姐。哈特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富商,這一結合使克萊的財產大大增加,加之他努力經營,沒幾年他就躋身上流社會,並與當地權勢集團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從而奠定了他的社會地位。克萊與哈特的婚姻生活十分美滿,可謂白頭偕老。他們的兩個兒子托馬斯·H.克萊和詹姆斯·B.克萊後來成了小有名氣的職業政治家。

政壇新星克萊從做律師起就開始涉足政壇,一生樂此不疲。他信奉傑斐遜的民主共和主義,反對聯邦黨人摧殘民權的法令,提倡政治民主化和實行國內改革。在奴隸制問題上,克萊持溫和立場,主張逐步解放黑人奴隸。他還特別善用和解和妥協技巧,以調和國內的各種矛盾衝突。作為一個政治家,克萊有十分明顯的弱點:生性魯莽好鬥,高傲自大,為達到自己的目標有時會不擇手段。但他的長處同樣引人注目,他樂觀活躍,應變能力極強,辯才出眾,性格堅韌。由於具備這些素質,克萊很快就成為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1803年 克萊被選進肯塔基州議會。他是州政改革和各項建設事業的主要推動者,但政治觀點和對法律的態度都是保守的。

阿倫·伯爾叛國事件發生後,克萊於1806年受託擔任伯爾的辯護律師。在長達六個月的審理過程中,克萊紮實的法學功底和出色的辯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終使法庭宣判伯爾無罪。此事雖使克萊聲名大噪,卻令他的崇拜偶像傑斐遜先生深感遺憾。

1806年,不滿三十歲的克萊被選為聯邦參議員,這使得他躊躇滿志。初入參議院的克萊十分活躍,大力倡導和支持國內的各項改良事業,在一些比較敏感的政治和經濟問題上,總是試圖維護西部的利益。

1807年~1810年,克萊先後任議員和眾議院議長。在此期間,由於政見不和,他曾與聯邦黨的政治強人漢弗萊·馬歇爾進行了一場決鬥,雖然受了傷,卻贏得了"政壇硬漢"的聲譽。

1810年,克萊又被選入聯邦參議院。這個時期,他開始醞釀他的宏大規劃--"美國體制",主張在國家領導下進行大規模的國內改良。但此時他仍根據肯塔基州議會的旨意行事,以維護美國民主制度為名反對恢復國家銀行,他的這一主張代表了肯塔基金融界的利益。他還堅決支持美國向周邊地區擴張領土。

克萊於1811年進入肯塔基州議會。不久,他又進入國會眾議院,擔任議長。在此期間,他一方面擴大了眾議院的權力,以增大自己對決策的影響,另一方面扮演了"鷹派"領導人的角色,煽動繼續排斥驅趕土著居民,狂熱地鼓吹領土擴張。在1812年英美戰爭前夕,他是強硬的主戰派。戰爭末期又扮演了和平角色,參加了《根特和約》的談判工作。為了使美國獲得更大的利益,在和談中與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發生了激烈衝突。聖誕節前夕,和約終於簽署,交戰各方放棄了在戰時所奪占的領土。

"美國體制"和《密蘇里妥協案》克萊自根特回國後又被選入眾議院,後出任議長。其間,克萊大力兜售他的所謂"美國體制",主張由國家資助進行大規模的國內建設,加強國家防務,推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加強西部與其他地區的聯繫,制定保護關稅法,加強對銀行業的控制,推動工商業的繁榮發展。在對外事務方面,主張與拉丁美洲的民族主義者加強合作,防止歐洲列強染指這一地區。但克萊提出的由國家資助建設的計畫和南美政策未能付諸實施,雖然它們對美國後來的執政者產生了很大影響。克萊一系列似乎有些超前的計畫招致了批評和嫉妒,加之他對政府的政策過於挑剔,使他失去了出任國務卿的機會。他堅持不在門羅政府中任職,以此表示強烈的抗議。

這時期圍繞奴隸制問題的鬥爭使國內矛盾再度激化,其起因是密蘇里申請作為新州加入聯邦,全國圍繞該地區將成為蓄奴州還是自由州的問題展開了一場劇烈的爭論,以致有人發出了"脫離"的威脅。亨利·克萊主持制定的《密蘇里妥協案》於1820年獲得通過,它同意密蘇里作為蓄奴州加入聯邦,從麻薩諸塞分離出新州--緬因州則為自由州。許多人認為,該次妥協使南北雙方的矛盾平息了近二十年,為此,克萊獲得了"偉大和解者"的稱號。

在國會任期屆滿後,克萊返鄉賦閒。在經歷了短暫的低潮期後,他於1823年重返眾議院,又一次向權力之巔衝擊,不久被推舉為眾議院議長。

成就榮譽

國務卿

在1824年大選中,聯邦黨已經失去了競爭總統的實力。但共和黨分裂為幾個派別,爭奪異常激烈。克萊躊躇滿志,志在必得。競爭主要在小亞當斯、傑克遜、克勞福德和克萊四人之間進行。投票的結果,克萊位居末席,已失去了競爭資格,總統應由眾議院從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此時,克萊為數不算少的選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亞當斯為了順利當選,與克萊進行了一次密談。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克萊此後便成了小亞當斯的主要支持者,從而使後者競選成功。此事泄露後遭到了其他候選人的猛烈抨擊,儘管克萊和小亞當斯都矢口否認有任何"政治交易",但仍無法擺脫這些譴責。為此,克萊曾在1826年與參議員約翰·倫道夫進行了一場決鬥,但雙方都未受傷。

小亞當斯出任總統後,亨利·克萊即出任美國第9任國務卿。

克萊的國務卿任期不算順利,"骯髒的交易"陰雲一樣時常籠罩著他。以傑克遜、卡爾霍恩和克勞福德為首的反對派在諸多問題上與他作對,使他的一些外交努力化為泡影。1826年,他支持美國參加旨在促進泛美合作的巴拿馬會議,目的是控制美洲的市場,擴大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但由於南方代表在議會中的阻撓拖延,他的這一構想沒有實現。這件事表明,美國推行泛美主義尚力不從心。對於古巴的地位問題,克萊主張維持現狀即仍由西班牙統治古巴,目的是防止古巴落入英法之手。因此,一些拉美國家在1824年決定解放古巴時,克萊表示反對。1826年當英國表示要在古巴打擊西班牙時,克萊立即發表聲明,主張由英美共同維護古巴的現狀。

任國務卿期間,克萊主持與英國進行了一些談判,商定了一些商務貿易條約。他還主持了與周邊國家的一些談判和交涉,安撫邊疆的印第安人,為保證邊疆地區的穩定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成效。

1828年,"老山核桃"安德魯·傑克遜入主白宮,克萊退出內閣,政治生涯又進入了一個低谷。

競選總統

但克萊的政治熱情並沒有熄滅,顯示出十足的韌勁。1831年,肯塔基議會再次把他選入了聯邦參議院。他成了傑克遜總統的強有力的政治對手。

1832年,克萊認為形勢已變得有利於自己,於是參加了總統競選。他仍打出"美國體系"的旗幟,把大規模國內改革、廉價土地政策和恢復國家銀行作為自己的綱領。但這一綱領遭到了普遍的質疑,政敵們對此大做文章,並重翻歷史舊賬。最終他在競選中敗北。

1836年,克萊再次當選美國參議員。這期間,克萊參與領導的輝格黨在美國政壇崛起。他指責政府挪用公款,財政制度混亂,反對范布倫的國庫分庫計畫和西部國有土地政策。但克萊的上述努力沒有成功,反而得罪了卡爾霍恩等政界強人。

此時,圍繞奴隸制問題的爭論愈演愈烈。克萊從道義上反對奴隸制度,認為它違背了人類的天性。但他本身卻是個大種植園主,依靠土地和蓄奴為生。據統計,這時他在家鄉的土地財產課稅已超過七萬二千美元。所以,克萊反對立即廢除奴隸制度,主張逐步解放黑奴,把他們移殖到國外去,主張禁止在國會爭論奴隸制問題。克萊還反對立即吞併德克薩斯,認為這會導致全國性的分裂。

克萊希望在1840年獲得輝格黨總統提名,但他的努力失敗了。雖然感到很失望,但克萊仍從大局出發,全力支持輝格黨推出的候選人威廉·亨利·哈里森競選,獲得了成功。哈里遜任總統後曾想任命克萊為國務卿,但克萊沒有接受,他希望在參議院實施他的綱領:恢復國家銀行,實行保護關稅,把出售國有土地所獲資金分給各州等。令他失望的是,哈里遜政府的重要成員們拒絕克萊的朋友們進入各政府機構,而哈里遜死後繼任的泰勒總統則拒絕了他的大部分綱領。失望之餘,克萊辭職返回了肯塔基。

這時的克萊已進入暮年,打算告老還鄉,但1844年大選又使他成了輿論的焦點。輝格黨提名他為總統候選人。克萊反對立即吞併德克薩斯,主張在"不打仗和公平正義的情況下"兼併該地區,這一競選綱領使他失去了南方各州的選票。最終,並不被看好的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扮演了黑馬的角色,成功地當選總統。

《1850年妥協案》在1848年總統競選中,就連克萊過去最親密的追隨者都不看好這位七十一歲的老政客,因此他未能獲得提名。第二年,克萊又一次被選入眾議院。此時,美國已進入了一個險象環生的動盪時期:美墨戰爭後美國新領土猛增,使得奴隸制在該地區的存廢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南北雙方各執一端,不時碰撞出危險的火花。克萊不愧為"妥協大師",在這關鍵時刻,正是他的努力,使危機得以化解。克萊的另一傑作《1850年妥協案》於1850年9月被國會批准,其中最重要之點是:加利福尼亞以自由州加入聯邦,北緯36.30°以南的新領土中的奴隸制不予限制。

1852年6月29日,亨利·克萊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