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盧格,A.
正文
南非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1926年 8月11日生於立陶宛,父母是南非人。3歲時移居南非。曾就讀於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1947年移居開普敦,1949年獲開普敦大學結晶學碩士學位。同年赴英,就讀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並在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1954年去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1958年起任病毒結構研究小組組長。自1962年迄今,一直在劍橋大學醫學研究會分子生物實驗室工作。克盧格把X射線晶體學和電子顯微鏡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分析技術,並用這種技術揭示了病毒和細胞內重要遺傳物質的詳細結構。他所發明的這種技術稱為像重組,是把一種結晶物質的電子顯微照片置於雷射下曝光,當雷射照在底片的圖象上時,它便發生衍射或散射,再用這無數小點形成的圖樣制出比電子顯微照片上的圖象更詳細的圖象來。他利用晶體的各個“面”的若干個這樣的二維圖象,形成一個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立體圖象。此技術可用來研究那些由於太大而不能用 X射線晶體學來研究的結構。克盧格用此技術已經確定,桿狀菸葉花葉病毒是由 100多個圓片以核糖核酸為中心堆疊而成的。他還指出,這些“球形”病毒的圖象,同能引起小兒麻痹症和疣的病毒一樣,它們的結構都有20個面。克盧格及其劍橋大學的同事們還研究了轉移核糖核酸的螺鏇結構及其在動物細胞中的作用。近年來他正在幫助別人研究核小體微粒的細微結構。他由於在測定生物物質的結構方面的貢獻而獲得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