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光輝村約在距今900年前的北宋末期成陸,整個區域呈梯形,地勢平坦,微有起伏,四周邊緣凹凸不齊,東西最長處達2公里,南北最長處為1.5公里。光輝村在清代屬下鄉十九保一區二十六圖地域,民國末期屬三灶鄉第七、九、十保地區。解放後於1949年11月撤保建大宅村、牌樓村、梅園村,為三灶鄉所轄。農業合作化後建曙光社、光輝社。1959年7月三灶人民公社成立後建立曙光大隊、光輝大隊。1984年4月政社分設後,曙光大隊改名為曙光村,光輝大隊改名為光輝村。2002年10月,由曙光村和光輝村合併為光輝村。
地域概況
光輝村區域內河網縱橫,溝渠密布,水量相當充沛,為發展農業、淡水養殖、交通運輸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村內東西向河道從南到北分別是:北一灶港、界溝、北二灶港、界溝、北三灶港;南北向河道是紅三港。紅三港是區級河道,其他的均為鎮級河道。近幾年來,所有河道著力淨化、綠化,回歸到五六十年代生態河道的情景,但水質受大環境影響不盡如人意。水上交通雖河道暢通,但目前幾乎沒有以船作為交通工具,究其原因是陸上交通更方便,南六公路貫穿村南北。到2010年底,村投資250萬元用於路面硬化和主幹道最佳化建設,水泥路連線家家戶戶,居家出門、農產品收穫、運輸銷售都十分方便。小汽車可通到各個村宅,助動車和腳踏車從家門口出發,在幾分鐘內就可進入主幹道。
2010年底,光輝村有17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宅村,1461戶,農村人口3341人,其中男性1648人,女性1693人。全村以黃、張、周三姓為多,其中,黃姓900多人,張姓700多人,周姓600多人,還有李姓、喬姓、施姓、沈姓、唐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