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光伏產業鏈包括矽料、矽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套用系統5個環節。上游為矽料、矽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為套用系統環節。從全球範圍來看,產業鏈5個環節所涉及企業數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場產業鏈呈金字塔形結構。在整個產業鏈中,矽料尤其是高純度的矽料毛利率最高。由於近年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矽料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矽料的價格更是節節攀升。2008年初從以工業矽為原料提純後所得的多晶矽價格已經上漲至約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純度多晶矽甚至達到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矽片生產的利潤率較高,而組件生產和工程安裝利潤率最低,約為10%左右。
目前,大部分光伏企業的產品集中在矽片、電池片和電池組件,以及套用系統方面。矽料的利潤增長點主要是來自高純度的多晶矽,而純度較低的工業矽(純度為98%~99%)則價格極為低廉。工業矽料的生產主要在開發中國家進行,是產業鏈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一環。工業矽料經提純後得到高純度的矽料(純度在99.9999%以上)則價格高昂。高純度矽料的供應商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公司。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這些公司有擴大高純度矽料產能的趨勢,如美國HSC公司(hemlockSemiconductorCorporation)的多晶矽產能將從目前的1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1.45萬噸,預計2010年擴產至1.9萬噸;另一家公司memc公司(MEMCElectronicMaterialsInc.)的產能也將由4900噸提高至2009年的8000噸。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升高,傳統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以及環境問題關注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快速發展。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取得了驕人成績,湧現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一大批優秀太陽能光伏企業。但中國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卻並盡如人意,存在核心技術落後、產業鏈發展不平衡、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而產業鏈的發展與產業前景關係密切,正確認識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發展現狀與問題,是推動國內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條件。
產業鏈構成與現狀
產業鏈構成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多晶矽原料生產、矽棒、矽錠生產、太陽能電池製造、組件封裝、光伏產品生產和光伏發電系統等環節。其他與產業鏈相關聯的產業,如專用設備製造等,這裡不再詳述。賽迪顧問認為,產業鏈中,太陽能電池是最重要的生產環節。目前,世界上太陽能光伏電池90%以上以單晶矽或多晶矽為原材料生產的。
產業鏈發展現狀與問題
2006—2007年,陸續共有10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上市。其中8家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已達到200億美元。2007年,我國已有500多家光伏企業和研發單位。但產業鏈各個生產環節差別較大,行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1、國內多晶矽原材料生產技術落後,且產量供應不足,多依賴國外進口
多晶矽製造業是光伏產業鏈的首端,是影響整個產業發展規模的重要環節,也是目前限制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多晶矽生產技術主要基於改良的西門子法,由於工藝落後,能耗比高於世界先進水平。國內多晶矽原材料生產產量嚴重不足,如2006年全國需求量5000噸,實際產量不足300噸,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同時,多晶矽原材料生產是典型的規模化產業,產能超過1000t/a才能顯示規模效益。但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矽企業產能不足,規模效益不明顯。
由於供需巨大缺口的出現,近期我國部門企業開始進入多晶矽生產,預計今後幾年我國多晶矽過度依賴國外的局面有所改觀。
2、矽棒、矽錠製造技術成熟,但對原材料依存度高
根據愛爾蘭商業通訊2007年5月份的報導,中國現有矽錠生產企業58家(含單晶體矽和多晶體矽),矽片生產企業38家,且國內主要生產企業技術比較成熟,但由於該產業對上游多晶矽的依賴,導致部分企業開工率不足。
3、太陽能電池生產增長強勁,產品主要出口
自2003年起我國太陽電池製造業以超常速度發展,年增長率達到100%-300%,2007年我國光伏電池年產量700MW,僅次於日本和歐洲,位居全球第三。但目前產品也因價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雖然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取得巨大成績,技術水平與國際相當,但仍停留在引進、消化、吸收層面,自主研發能力較弱,不利於產業長期發展。
4、組件製造進入門檻低,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弱
在整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鏈中,組件製造由於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低、最接近市場等特點吸引了大批生產企業,是光伏產業鏈中發展最快的環節之一。據估計我國有180家以上的太陽電池組件生產企業。而且主要廠家的產品都通過了TǘV、UL等國際認證。
由於中國光伏產業鏈末端光伏發電市場尚未啟動,98%的國產光伏組件出口國外。行業易進入和上游多晶矽原料不足造成國內封裝產能過剩,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且產品附加值較低,組件企業利潤微薄,競爭力能力弱。
5、光伏產品生產量大,但套用水平低
光伏產品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國外市場需求拉動下,光伏產品生產集中在珠三角、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出口產品包括太陽能燈、太陽能計算器、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國。受產品價格和市場空間的限制,國內太陽能光伏產品套用化程度不高。
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一)從產業鏈各環節看,技術發展參差不齊、產能供需存在缺口,制約產業健康發展從國內太陽能產業鏈內部來看,太陽能光伏技術整體水平不高,核心技術多依賴國外。其中源頭多晶矽材料生產技術工藝較低,中端太陽能電池製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下游光伏發電集成技術不遜於國外。同時,各環節產品產能缺口較大,2006年,多晶矽產量300t,占世界總產量的1%左右,僅能滿足30MW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而同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達369.5MW,位居世界第四,而光伏年安裝量僅10MW。下游光伏產品套用市場尚未打開,套用水平較低,產業鏈各端供需差距較大。長期來看,這種產業內部供需不平衡、產業自主研發能力低的狀況不利於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從產業鏈整體看,中國太陽能產業集中在中部,兩端在外,整個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
從整個行業發展狀況看,中國太陽能產品生產居於世界前列,但制約整個光伏成本的原材料生產卻高度依賴國外,同時,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套用也大部分出口。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中國成為了太陽能產品加工廠,從產品末端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緩慢,遠不及國際發達國際水平,產業規模化尚有距離。
光伏產業鏈困境“兩頭在外”
上游晶體矽材料、下游發電市場“兩頭在外”的困境,使得我國光伏產業形成了“議價能力低”、“抗風險能力低”的“雙低”局面。向上游來看,以國外傳統七大廠商為首的晶體矽材料供應商,面對眾多的電池、組件製造廠商,具備更多的議價資本。儘管“擁矽者為王”的局面,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而瓦解,但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晶體矽製備環節,在光伏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能否獲得穩定的矽片供應渠道,成為眾多的電池、組件廠商關心的核心問題。
向下游來看,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市場儘管加快了發展速度,但全球主要市場仍舊分布在歐洲、美國和日本。西班牙市場的急劇萎縮,以及今年德國政策的趨冷化,直接造成了全球光伏發電市場增速放緩,這首先影響的,就是光伏產業鏈中競爭最為激烈、技術門檻最低的組件和電池製造環節。
中國光伏產業尋求發展,就不得不在產業鏈實現最佳化,光伏產業鏈的最佳化,必須以企業為實體依託。
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一)處於起步階段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整體發展空間較大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裝機總量達30萬KW。將通過開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啟動光伏發電城市套用工程和開展光伏電站試點方式展開。從產業套用方式上來看,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尚處於起步階段。
賽迪顧問認為,各產業鏈從產業發展階段看,多晶矽原材料生產和光伏套用仍處於初創期,太陽能電池生產處於成長期,見圖2。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支持下,產業發展空間比較大。
(二)多晶矽產業有望改善國內原料供應不足僵局
在國內外多晶矽原材料需求的強拉下,國內企業對多晶矽原材料生產關注度日益提高。目前,洛陽中矽和四川峨眉、四川新光矽、特變電工多晶矽聯合新能源等項目在建並將相續投產,其產能均超過1000t/a,在未來幾年,隨著這些項目的投產,國內多晶矽原材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被打破。但同時,由於下游產業年產能的提高,對原料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今後幾年,國內多晶矽產業能否改善國內原料供應不足局面,與自身產能能否實現以及下游產業產能的擴張速度相關,其前景並不能過於樂觀。
(三)太陽能電池產業將保持較大競爭優勢
從近幾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發展速度與規模,以及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發展戰略來看,國內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勢頭仍將保持,特別是隨國內光伏產業上游多晶矽原材料生產產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生產受原料限制的狀況將會改善,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在國際上將具較大的規模競爭優勢。
(四)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受與成本制約,近期推廣難度大
太陽能發電上網成本較高,主要成本基本在多晶矽材料環節。但短期內全球多晶矽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改變。而針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尚未出台,近期內,國內光伏發電系統推廣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