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元興村的由來【以下有誤,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在花鄉沭陽的北部,有一個古集鎮叫桑墟,在桑墟的西南首,一條古泊河滋養著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小村莊——元興。元興本叫南灣,後來,為了紀念當地烈士王元興而改名。
王元興,一九一二年出生,一九三六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王元興原是石匠,革命期間 他利用石匠的公開身份與敵人進行秘密的鬥爭。他讀書不多,但思維敏捷,語言豐富,經常召集民眾,慷慨激昂地進行革命演說,鼓動青年參加革命,被稱作“王鐵嘴”。他腰別短槍,滿腔正氣,渾身是膽,當地的土匪、流亡 、地主、惡霸無不聞之魂散。一九四五年,謠傳他被國民黨打死,那時的他已是沭陽、潼陽、東海三縣職工會主任,淮海區工會副會長。
一九四六年六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我解放區,十月間國民黨軍隊第七十四師和第二十八師侵占漣水、沭陽等地,我軍作了戰略轉移。淮海區宿北、沭陽、東海、灌雲等縣級機關和地專機關的幹部和家屬三、四千人北撤山東,王元興就在其列。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日,我蘇皖地區北撤魯南的幹部,民兵及家屬一千八百餘人,根據華東局要求,南返淮海區原地堅持鬥爭,據說由於叛徒的出賣,當幹部隊伍到達東海安峰山麓時,與當地潼北工委千餘人突遭國民黨整編第二十八師及其地方武裝五千餘人合擊。情況非常危急,有人勸王元興到山下老百姓家躲藏,可王元興只堅定地說了三句話“我不能跑”“我是幹部”“我無法交代”,說完就把身上的檔案以及一支鋼筆掏出埋了起來,然後握起槍帶領受圍人員會同華東野戰軍第三十五旅加強連官兵沖向敵人,浴血奮戰,多次突圍,終因寡不敵眾,淮海區工會副會長王元興等二百餘人在激戰中犧牲,另有二百多人被俘後就義於徐州和沭城,史稱“安峰山事件”。
噩耗傳來,王元興的兩個哥哥和大侄子冒著危險找到了他的遺體,他胸口中彈,腦門被刺,灰布棉襖的前襟被撕破,明顯是經過激烈的肉搏戰。其實王元興的小姨家就在安峰山下,當時只要他逃跑就有生的希望,可他無愧黨無愧人民無愧自己的良心,倒在安峰山下,使青山有幸與英魂做伴,青松嗚咽,訴不盡英雄事跡。
王元興犧牲了,解放後,家鄉的人民為了紀念他,南灣村便改名為“元興村”了。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2畝(其中:水田33.5畝,旱地33.7畝),人均耕地0.42畝,主
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38.9畝;水面面積27畝;荒山荒地320畝。【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有47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4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10年底,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709萬元,畜牧業收入23.3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9頭,肉牛28頭,肉羊9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7萬元,工資性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其中在省內務工25人。【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臍橙,其他有橘子,菸葉,養豬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1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畲族混居地),其中畲族66人,漢族98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12人。【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院最近為羅珊鄉衛生院,距離村委衛生所5公里左右。筠門嶺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1-3年級就讀到元興國小,4-6年級到鄰村羊角國小就讀,中學生就讀到筠門嶺小山中學。該村距離中學11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2畝。【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3人。【 以上暫無數據來源-Singler注】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民眾增收慢;
2、基礎設施落後;
3、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
4、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偏多;
5、地理位置相對偏僻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解決民眾增收問題。
2、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3、降低農戶用電貴的問題,種植核桃,發展畜牧業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華南,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交界處,武夷山余脈與南嶺交界處。以丘陵地貌為主,丹霞地貌隨處可見。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氣候適宜種植臍橙,橘子等。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礦藏資源
人口民族
全村以周姓為主,其他姓氏有曾、黃、蘭等。少數民族為蘭姓-畲族。
政治
綜述
第一產業
該村目前以臍橙種植,菸葉,水稻等種植業,以及養豬等養殖業為主要產業。
第二產業
依靠贛南地區特有政策,目前基本實現農村土胚房改造。
第三產業
文化事業
教育事業
建有村幼稚園一所,村小一所。
醫療衛生
村衛生點2處。
歷史文化
全村有10幾處祠堂,典型的贛南客家文化
地方特產
釀豆腐,梅菜扣肉等
風景名勝
漢仙岩風景區位於江西省贛州會昌縣筠門嶺境內,坐落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為贛南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古以來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萊”的稱譽。
漢仙岩因八仙之一的漢鍾離在此修煉成仙而得名,景區南北長約15千米,東西寬約5千米,面積約為75平方千米,由漢仙岩、漢仙湖、盤古山、羊角水堡、漢仙溫泉、過江坪古松林等景區組成,蘊涵著深厚的八仙文化、盤古文化、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
漢仙岩風景區1995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漢仙湖被中國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2017年3月29日,入選國務院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