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當西方經濟學家試圖按照自然科學的模式建立經濟學體系時,他們很快就發現,經濟學面臨著一個在自然科學中通常不會遇到的問題,即人們對各種社會現象,特別是對涉及人們切身利益的經濟問題,往往會作出好壞或應該與否的判斷。由於這種判斷與人們的價值觀直接發生關係,所以被稱之為價值判斷。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與自然科學一樣,都是一門實證的科學。任何一門實證的科學,其首要任務是描述客觀的事實。我們如何領悟觀察到的事實當然取決於我們的認知能力和程度,然而,科學就是客觀地描述事實,而事實就是事實,它與研究者的意願無關。經濟學的首要任務是描述經濟中的事實、情況和關係,它只說明X與Y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在X與Y之間作出好壞的判斷。因此,把價值判斷滲入到經濟研究中就會背離科學客觀性的要求,將經濟學導入歧途,使經濟學變成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工具。科學性和客觀性要求經濟學超脫和排除一切價值判斷,就經濟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客觀的描述,這就是所謂的“價值中立”(Value Free)原則。
價值中立原則在經濟學中的運用,是將經濟學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範經濟學。目的在於了解經濟是如何運行的分析叫做實證經濟學,它力求回答經濟現象是什麼的問題,而不討論它的結果的可取性和不可取性。實證經濟學是在所觀察到的事實的基礎上,運用歸納與抽象的辦法,通過分析推理,揭示出經濟事務之間的相互聯繫,由此得出理論命題,它必須能經受事實的驗證,並能對未來作出預測。任何有關實證經濟學的爭論可以通過觀察事實來解決。對於經濟行動的福利後果的分析或經濟政策的制定屬於規範經濟學的研究範圍。規範經濟學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出發點,提出行為標準,探討如何才能符合這樣標準的理論和政策。規範經濟學力求回答經濟現象應該是什麼問題,有關規範經濟學的爭論,不能通過僅僅觀察事實來解決,而是靠說服、教育和某種符合正義的政治程式來解決。總之,實證經濟學的任務是如何客觀地對經濟現象進行描述和解釋,規範經濟學的任務是怎樣按人們的意圖改善經濟運行狀況。不過,經濟學主要是一門實證科學,因為只有首先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提出政策主張。
區分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對科學研究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把這兩者區分開來是一回事,要求把價值判斷完全從科學研究中摒棄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科學與價值判斷是不能分割的,因為“無論我們做什麼,總是關係到事實和價值這兩個方面。在確定的意義上,價值的緯度是人類特有的緯度;把它拿走,你就消滅了人類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學也需要價值判斷。當物理學家發現通過原子核的裂變可以釋放一種巨大的能量時,他們考慮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和平地利用這種能量?運用DNA技術進行克隆必須受制於人類的道德倫理標準。
對原則的思考
“價值中立”原則的來源及意義
“價值中立”的原則來源於來訪者中心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是由羅傑斯於20世紀4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與諮詢方法,他的主要觀點是任何人都有著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成長的潛力。他認為只要給來訪者提供適當的心理環境和氣氛,給來訪者無條件積極關注,他們自己就能自我理解,改變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產生自我導向的行為,並最終成為功能完善的人。他強調來訪者與諮詢者之間的人際關係,因此,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創建被人們認為是一次心理療法的革命——從技術性的治療轉到注重人際關係。
在諮詢實踐中,羅傑斯強調對來訪者的非指導性,要求諮詢者對來訪者提出的疑問堅持中立,不給予直接回答,也不給予任何規勸,而是讓來訪者自主決策。他主張將最基本的責任放在來訪者身上,而諮詢者處於被動境地,只作為跟隨者。這就是“價值中立”的含義,即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不判斷、不指導、不主動。
之所以來訪者中心療法堅持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保持價值中立,是因為價值中立有以下意義:
1.堅持價值中立原則,是建立良好咨訪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非常注重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良好關係的建立,因為良好關係是來訪者變化和成長的原動力,是最重要的干預因素,也是諮詢能夠延續下去的一個重要條件。假如諮詢師和來訪者在價值觀上產生衝突的話,來訪者就會認為諮詢師無法接納他,因此不可能完全袒露心扉,甚至會放棄諮詢。
2.堅持價值中立原則,消除來訪者的依賴心理
由於心理諮詢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人們對它的看法還存在種種誤區。來訪者往往把諮詢者視為一個權威的形象,希望諮詢者能夠指點迷津,希望諮詢者能夠拯救自己。如果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過多地進行價值干預的話,就容易強化他們的這種認識。他們就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諮詢者身上,對諮詢師過分依賴,從而忽略自身的潛力,影響諮詢效果。
3.堅持價值中立原則,提高來訪者的自信能力,增強心理諮詢的實效
心理諮詢的目的是達到助人自助,“助人”是途徑,“自助”是結果,即通過諮詢師的幫助,能夠使來訪者達到自助的目的。假如說諮詢師做不到價值中立的話,過多地進行判斷或者指導,會使來訪者有一種我不如人的感覺,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影響諮詢效果。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來訪者,而是啟發來訪者去主動思考,找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諮詢的效果無疑是非常好的。
因此,在心理諮詢過程中遵循價值中立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絕對的。華中師範大學江光榮教授在他的《心理諮詢中的價值干預》一文中敘述得非常透徹。
二、心理輔導課不能完全遵循價值中立的原則
即使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應該無條件地遵循價值中立原則(當然這種假設並不成立),也因心理輔導課和心理諮詢存在著區別,而使心理輔導課中不能也不應該完全地價值中立。
1.心理諮詢是面對個體,而心理輔導課面對的是群體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無論來訪者的觀念多么消極,多么悲觀,他不會影響其他人。但是,心理輔導課就不同了,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群體,如果一個學生說出的觀點或者觀念比較消極或者悲觀的話,而教師又不作任何價值干預,會使其他學生認為教師默認了他的價值觀,從而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因為畢竟中國小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他們容易受到其他價值觀的影響。
2.心理諮詢以矯治為目標,而心理輔導課的目標是預防和發展
心理諮詢以矯治為目標,它所面對的對象是存在某些心理問題或者心理障礙的個體,因此,來訪者身上肯定會存在著消極的觀點或觀念,或者存在著價值觀的衝突。我們價值中立的目的並不是任由他的價值觀發展,而是首先接納他,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他在這種良好的氣氛中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但是心理輔導課面對的幾乎都是正常的學生,他們都有基本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而此時消極的價值觀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3.心理諮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心理輔導課之間內容相對獨立
心理諮詢一般不是靠少數幾次就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正如江光榮教授所說,完全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心理諮詢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干預的過程。價值中立,並不是對來訪者的價值觀放任自流,而是激發來訪者的潛力,能夠使他自己去領悟,去察覺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地不合理,如何地消極,從而做到更正和發展。心理輔導課雖然是有系統性的,但是不可能對一個內容用幾節課的時間去探討,因此,如果在本節課上學生出現消極或者不合理的價值觀而不去作價值干預的話,就可能會留下後患。
綜合以上說法,因為心理輔導課與心理諮詢存在區別,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心理諮詢中的原則照抄照搬到心理輔導課中來,應該對價值中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何種情況下,心理輔導課需要價值干預
心理輔導課需要價值干預,但並不是一遇到學生與教師的觀點或者觀念不一致時,就進行干預,而是要區別對待,以下情況,有必要進行價值干預。
1.學生的價值觀存在明顯的錯誤,會給其他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比如一位教師在上一節題為《情緒萬花筒》的心理輔導課時,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消除不良情緒。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可以打人,吃搖頭丸。這個學生的觀點存在明顯的錯誤,如果教師不作價值干預的話,會給其他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2.學生的言談評論會傷害其他學生或者其他人時,教師有必要進行價值干預
比如曾經有一節題為《男生女生的交往》的心理輔導課,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讓男女學生寫出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異性的某些形象,教師找出幾個典型的讀出來,當讀到女生不喜歡的男生形象——“婆婆媽媽”時,一個學生大笑,然後大聲說:“就是我同桌。”這個學生的言行明顯給其他學生帶來了傷害,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進行價值干預的話,會對學生造成某種傷害。
3.學生的言行舉止故意譁眾取寵,影響課堂秩序時,教師有必要進行價值干預
心理輔導課採取價值中立的原則,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信任的環境,能夠讓大家在這個環境裡暢所欲言,是非常好的。但是,營造這種環境的目的絕對不是放縱學生,並不是讓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譁眾取寵,影響到課堂秩序時,教師應該進行價值干預。
四、在價值干預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1.要慎用價值干預
雖然心理輔導課有必要進行價值干預,但並不代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價值干預。價值中立仍然是心理輔導課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尤其是以下看起來好像需要價值干預的情況,仍需保持價值中立。
(1)無定論、還存在爭議的觀念或者觀點
有些時候,有些價值觀還存在著爭議,本無所謂對錯,教師切不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學生。比如,有一節《神奇的網路》的輔導課,教師最後申明自己的觀點:“網路交友會給你帶來傷害,甚至是終生的傷害。”一句話就否定了網路交友這種交友的方式。其實通過網路結交朋友只是一種交友的渠道,它本身並不存在好與壞,但是教師把自以為正確的價值觀強加給了學生。
(2)自身在成長過程中會自行修正,又不會給別人、給社會帶來危害的觀念或者觀點
有些觀念或者觀點不會給別人、社會帶來危害,並且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會逐漸修正自己這種不太完善的觀念。比如在上一節《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的輔導課時,教師讓學生寫自己心目中良好的少男少女形象,一個男生寫的是:喜歡漂亮的女生。這時,教師就說了:漂亮的一定好嗎?等等。極力地想讓學生接受自己“心靈美才是更重要”的觀點。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中學生在交朋友時,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學生並不會因為教師的教導而改變觀點。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就會發現交朋友最重要的並不是外貌,而是內在的某種特質,因此,此時教師的價值干預完全是多餘的,應該保持價值中立。
(3)有些觀念或觀點並不完善,但是在接下來的心理輔導課中會涉及到
有些觀點可能不正確或者不完善,但是它並不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並且在接下來的心理輔導課中,有專門針對這方面問題的探討。這個時候,教師就沒有必要進行干預。
2.價值干預要講究方法
心理輔導課在套用價值干預時,應該非常慎重,而且也應該講究方法和技巧,因為稍有不慎,可能會傷害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並且會影響寬鬆信任的團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