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瑪麗[美國第一位傷寒桿菌帶菌者]

傷寒瑪麗[美國第一位傷寒桿菌帶菌者]
傷寒瑪麗[美國第一位傷寒桿菌帶菌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傷寒瑪麗”(Typhoid Mary),本名叫瑪麗·梅倫(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生於愛爾蘭,15歲時移民美國。起初,她給人當女傭。後來,她發現自己很有烹調才能,於是轉行當了廚師,每月能賺到比做女傭高出很多的薪水。 瑪麗雖然身體一直健康,卻攜帶傷寒桿菌。後來瑪麗相繼傳染多人,最終被隔離在紐約附近的北兄弟島(North Brother Island)上的傳染病房。醫生對隔離中的瑪麗使用了可以治療傷寒病的所有藥物,但傷寒病菌卻一直頑強地存在於她的體內。最終瑪麗於1938年11月11日死於肺炎。

基本信息

事件過程

傷寒蔓延

1906年夏天,紐約的銀行家華倫帶著全家去長島消夏,僱傭瑪麗做廚師。8月底,華倫的一個女兒最先感染了傷寒。接著,華倫夫人、兩個女傭、園丁和另一個女兒相繼感染。他們消夏的房子住了11個人,就有6個人患病。

不肯就範

房主深為焦慮,他想方設法找到了有處理傷寒疫情經驗的專家索柏(Soper)。索柏將目標鎖定在了瑪麗身上。他詳細調查了瑪麗此前7年的工作經歷,發現7年中瑪麗更換過7個工作地點,而每個工作地點都曾暴發過傷寒病,累計共有22個病例,其中1例死亡。

於是,索柏想得到瑪麗的血液、糞便樣本,以驗證自己的推斷;但這非常棘手。索柏對此有過精彩的描述。他找到瑪麗,“儘量使用外交語言,但瑪麗很快就作出了反應。她抓起一把大杈子,朝我直戳過來。我飛快地跑過又長又窄的大廳,從鐵門裡逃了出去。”因為,在她那個年代,“健康帶菌者”還是一個聞所未聞的概念。她自己身體棒棒的,說她把傷寒傳染給了別人,簡直就是對她的侮辱。

後來,索柏試圖通過地方衛生官員說服瑪麗。沒想到,這更惹惱了這個倔脾氣的愛爾蘭裔女人。她將他們罵出門外,宣布他們是“不受歡迎的人”。

武力隔離

最後,當地的衛生官員帶著一輛救護車和5名警察找上門。這一次,瑪麗又動用了大杈子。在眾人躲閃之際,瑪麗突然跑了。後來,警察在壁櫥里找到了她。5名警察把她抬進救護車,送進了醫院。

醫院檢驗結果證實了索柏的懷疑。後來,瑪麗被送入紐紐附近的北兄弟島上的傳染病房。

但瑪麗始終不相信醫院的結論。兩年後,她向美國衛生部門提起申訴。1909年6月,《紐約美國人報》刊出一篇有關瑪麗的長篇報導,文章十分煽情,引起公眾一片唏噓,衛生部門被指控侵犯人權。

1910年2月,當地衛生部門與瑪麗達成和解,解除對她的隔離,條件是瑪麗同意不再做廚師。

這一段公案就此了結。1915年,瑪麗已經被解除隔離5年,大家差不多都把她忘了。這時,紐約一家婦產醫院暴發了傷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衛生部門很快在這家醫院的廚房裡找到了瑪麗,她已經改名為“布朗夫人”。

據說瑪麗因為認定自己不是傳染源才重新去做廚師的,畢竟做廚師掙的錢要多得多。但無論如何,公眾對瑪麗的同情心這次卻消失了。瑪麗自覺理虧,老老實實地回到了小島上。醫生對隔離中的瑪麗使用了可以治療傷寒病的所有藥物,但傷寒病菌仍一直頑強地存在於她的體內。瑪麗漸漸了解了一些傳染病的知識,積極配合醫院的工作,甚至成了醫院實驗室的義工。1932年,瑪麗患中風半身不遂,6年後去世。

女人災難

當G·索伯博士又一次見到繁星一般遍布於屍表的玫瑰疹時,立即聯想起瑪麗·梅倫。

“那個女人,本身就是一場災難”。記述她所傳播的案卷整整塞滿了兩隻大號鐵櫃,除一部分被收進傳染病醫學專著以外,其餘的全被鎖在紐約市衛生局的地下室里等待著銷毀年限。另一隻密封的箱子裡裝著她被抓住前的隨身物品:幾件式樣呆板的針織上衣,一本用愛爾蘭方言和義大利暗語寫成的菜譜,一條俄羅斯披肩,一本袖珍版聖經。

斷續隔離

瑪麗 瑪麗

在抗生素髮明以後,全世界每年仍然會有五十萬人因感染沙門氏桿菌而死。1907年的一個星期天上午,紐約人發現傷寒病正從長島附近向市區蔓延。自打瑪格麗特·米龍象胡迪尼一樣逃脫隔離醫院,消失在這座帶有索引的龐大迷宮裡之後,東北部已經連續爆發了第三次大規模的傷寒流行。這一回紐約衛生局的工程師們幾乎憑藉著直覺,在曼哈頓公園區大道將剛剛受僱廚娘的“傷寒瑪麗”抓獲,“你只需要打聽附近誰家有最好吃的煙燻鮭魚就行了”。在1910年的聽證上,紐約公共衛生主管索伯博士是釋放這名免疫傷寒帶菌者的最激烈反對者,最高法院在要瑪格麗特向上帝發誓不再從事接觸食物的工作後,當庭將她釋放。四年後,索伯在新一輪傳染病爆發之前,在新澤西韋斯切斯縣將再度找到了重操舊業的瑪格麗特,終於如願以償地永遠將她關進了北方兄弟島。

可怕影響

瑪格麗特·米龍一生中直接傳播了52例傷寒,其中7例死亡,間接被傳染者不計其數。美國政府拒絕認定她的國籍和出生地,1932年她由於中風癱瘓,死亡時大概68歲。在同一間玻璃籠子裡,除了短暫的間歇,前前後後一共被關了二十七年。

驗屍結果

傷寒瑪莉1938年11月11日死於肺炎而非傷寒,享年69歲,推測感染肺炎的原因是死前六個月中風導致她癱瘓在床。然而,驗屍後卻發現她的膽囊中有許多活體傷寒桿菌,遺骸最後在布朗克斯的聖雷蒙墓園(Saint Raymond's Cemetery)火化。

影響

後來,瑪麗·梅倫便以“傷寒瑪麗”的綽號留名於美國醫學史。美國人有時還會以開玩笑的口吻稱患上傳染病的朋友為“傷寒瑪麗”。

瑪麗·梅隆的經歷引發了文學家的充分想像,也有很多小說家為瑪麗鳴不平。瑞士一位小說家J.F.菲德斯皮爾(J.F.Federspiel)就根據傷寒瑪麗的故事寫成了一部小說《傷寒瑪麗民謠》(Die Balladevonder Typhoid Mary)。在書中作者以時空交錯的方式描述了百年前紐約市發生的這個事件。在小說中,瑪麗·梅隆是一個快樂的來到美國紐約尋夢的女孩。她以一手好廚藝受到東家的讚賞,她沉默寡言不善交談,她在自己不覺察的情況下成為了“傷寒殺手”,到處傳播著可怕的傷寒病菌,隨著瑪麗所經過的地方不斷有人因傷寒病而死去,人們對瑪麗開始懷疑和恐懼。惟獨瑪麗卻始終健健康康的。當時衛生局派出的人員和大批警察同時出動,開始搜遍美國紐約大大小小的廚房,尋找瑪麗·梅隆。因此瑪麗開始了遊蕩生活。和歷史記載瑪麗被隔離到孤島不同,在小說中作者為痛苦而有些“無辜”的瑪麗安排了另一個黑色幽默式的結局。在書中,瑪麗這位健康的帶菌者最後化名為布朗夫人來到了一家醫院工作,然後傷寒病又開始肆虐。

由於故事中的瑪麗·梅倫總是不停地更換工作地點,因此,對於那些頻繁跳槽的人,也會被周圍的人戲稱為“傷寒瑪麗”。

名稱演變

瑪莉造成的問題部份乃肇因於她不顧一切地否認自身的處境,即使身上帶有足以致命的病原體,她仍保持健康狀態,且毫無感染過傷寒的紀錄。但是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當時美國歧視工人階級的愛爾蘭移民,對於此一事件也不可免責。過去有段時間,人們以“傷寒瑪莉”稱呼類似瑪莉·馬龍這種身為帶原者卻拒絕採取適當防範措施的人,由於該詞具有部分歧視、諷刺意味,一般通稱帶有病原體卻無症狀的人作“帶菌者”。

事件分析

對大眾文化的隱喻

"傷寒瑪麗"的故事對於大眾文化來說,是一個完整的隱喻。大眾文化從來都被視為是"帶菌的文化",它在夾縫中生存並腹背受敵。主流意識形態認為這種文化類型里經常含有的"不健康文化",於社會來說是有害的,它普遍流行的後果無疑與"傷寒病菌"相類似,作為文化疾病,尤其對青年的毒害更是後患無窮;在知識分子文化看來,這是一種"低俗的文化",是與學院文化和經典文化不能相提並論的文化垃圾。

隱含的種族歧視

在這樣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再次想到大眾文化與"傷寒瑪麗"的相似性關係:瑪麗的身份是一個"愛爾蘭移民",她不是美國本土公民,作為一個外來的"他者",她的身份本來就是可疑的,或者說,她的"不潔"與她的身份先天地聯繫在一起;作為"愛爾蘭人",種族的問題也隱含於"帶菌者"的敘述中,或者說,"傷寒病菌"是外來的,對於美國的沙文主義來說,他們頓時擁有了另一種恐慌。一位醫學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寫道:"從去年好幾個星期到今年冬天,亞洲霍亂光顧了歐洲人民,在俄國尤其如此。每天早晨,美國的讀書人、領導人、傑出的務實家,還不包括像小鳥一樣早早起來翱翔的自由人以及所有諸如此類的人,這些美國公民們一邊瀏覽報紙,一邊為那些遭受著痛苦的不幸者感到悲憫,他們因為無知和懶散而不得不承受痛苦。美國公民像往常一樣,在早餐的咖啡杯麵前慶幸自己沒有像那些盲目的、糊塗的和迷信的帝俄農民一樣無可奈何地承受和死於霍亂。這樣美滋滋地思索著的美國公民在他的某個閾下意識層上擱置了或不再考慮美國的傷寒病。"在這樣的敘述中,美國幻想的安全感和優越感躍然紙上。但是,"傷寒瑪麗"使美國和帝俄的農民的區別變得困難和複雜;

隱含的性別歧視

性別歧視也同樣隱含在"傷寒瑪麗"的敘事中。這個愛爾蘭女性因這個惡名而被妖魔化。她被描寫成一個醜陋的女人,一個壯實的如同男人一樣的女人,一個老處女卻同骯髒的男人睡覺的女人。在這樣的敘述中,"傷寒瑪麗"的惡名被一再放大,於是她也就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帶菌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