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是指一個民族自古傳承下來、具有本民族固有特色的一種服裝。

基本信息

中國由於民族眾多,所以沒有統一的傳統服裝。所以,說到中國傳統服裝,是指56民族傳統民族服裝的統稱。

分類

漢族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漢族的民族服裝為漢服,中式服裝之一,全稱華夏衣冠(簡稱華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衣裳。主要款式有深衣、直裰、襦裙、襖裙、鶴氅、披風、短褐等等。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一直以來,漢服袖子的標準樣式就是圓袂收祛,先秦到漢朝所反映的實物無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來,除了唐以後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漢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圓袂收祛。“袖寬且長”是漢服禮服袖型的主要特點,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點,漢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較多見。主要有這幾種用法:參與日常體力勞動的庶民服裝、軍士將領的戎服、取其緊袖保暖的冬季服裝等。有時候歷史上各朝代的經濟文化和審美關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漢唐時期貴族禮服多用寬廣大袖,宋明時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所有的帶子都是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漢服的大帶與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寬。

苗族

苗服 苗服

中式服裝之一,簡稱苗服,苗服的主要特色是其光彩奪目的銀飾。

俄羅斯族

俄服 俄服

中式服裝之一,俄服與中原服裝很不相同,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在中華民族服裝文化中獨具一格,另有一番風味。

哈薩克族

哈服 哈服

中式服裝之一,哈服與中原服裝很不相同,具有典型的中亞風格。

滿族

滿服 滿服

中式服裝之一,滿服的主要特色是排扣,俗稱蜈蚣扣。主要款式有馬褂(又稱唐裝)、旗袍。

藏族

內衣,男穿白色綢緞襯衫,女以紫紅綢緞為多見。襯衣式樣,男女都喜歡穿大襟,袖長過手,腰身短寬,一般蓋不住肚臍。富裕藏胞家穿的綢緞襯衫,還在領口和襟邊鑲上不同色彩的錦緞。

靴、帽、佩飾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藏靴,通常藏族穿的一種藏靴,藏語叫“罕木”。這種藏靴式樣,男女不分,以紅牛皮做靴腰,黑牛皮做靴面,靴背用紅牛皮里填氈製成硬“鼻樑”,靴尖翹起,紫色氆氌或石羊皮做靴筒,薄氈做里,生鞣牛皮做靴底縫製而成。其靴結實、耐磨,一雙靴子要穿好幾年。

皮帽,藏胞冬季多戴狐皮帽和羔皮帽,用紅、綠、黃、藍彩緞和織錦緞做面。

藏禮帽,藏語叫“甲壓”。這種禮帽帽沿寬大,即可遮日曬,又可防雨淋,美觀大方。夏日藏胞十分喜歡愛戴。 身上佩帶各種飾品,婦女把頭髮梳成許多小髮辮,向後攏在一起,用辮套系在背後腰帶上,辮套上系琥珀和花貝殼。耳戴金、銀耳環,頸戴珊瑚、瑪瑙、金、銀項鍊。珊瑚、瑪瑙以個大色鮮紅為名貴。藏胞家有盈餘時,便購買名貴珊瑚、瑪瑙給婦女戴。通常婦女脖子上佩戴的飾物價值數千元至萬元,個別達數萬元。男女手上都戴象牙、碧玉、金、銀手鐲、戒指;身帶銀制護神盒,藏語叫“尕吾”,內裝經文,以驅邪護身。腰配長短藏刀,作割肉、防身、裝飾之用。

婦女在綢緞腰帶上面還系一條藏語叫“恰瑪”的腰帶。 這種腰帶是用紅牛皮縫成,中間寬一掌,兩頭兩指寬,皮帶頭包銀子,上鑲銀泡珊瑚。一般藏族家庭只用紅牛皮圖案花鑲邊。它不只起裝飾作用,還有勒緊藏袍,勞動方便利落。

蒙古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

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維吾爾族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是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這種小花帽幾乎成了維族人的標誌。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 ,還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

回族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壯族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不管這植物纖維編織紋是如何地簡陋粗糙和幼稚,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是全世界紡織工業的萌芽。

傳統服裝 傳統服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