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支吻合

側支吻合

動脈主幹在行程中發生其平行的側支副管,側副管與同一主幹遠側部所發出的返支相連通,形成側支吻合。有的血管主幹在行程中發出與其平行的側副管。不同高度的側副管彼此吻合,稱側支吻合。

概述:

正常狀態下側副管比較細小,但當主幹阻塞時,側副管逐漸增粗,血流可經擴大的側支吻合到達阻塞以下的血管主幹,使血管受阻區的血液循環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償恢復。這種通過側支建立的循環稱側支循環。側支循環的建立顯示了血管的適應能力和可塑性,對於保證器官在病理狀態下的血液供應有重要意義。

門靜脈間的側支吻合:

門靜脈系統與體靜脈系統之間存在著許多處吻合支。正常時,這些吻合支均很細小,血液流向各自系統而呈分流狀態。但當門靜脈系統內壓力增高時,血液可逆流至體腔靜脈系統,細小的吻合支可發生曲張,構成側支循環的途徑。曲張的小靜脈可發生出血,使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

(一)食管下段

門靜脈系統的胃左靜脈,收納來自食道下段的食道靜脈支(高位食管支),而食道靜脈又與上腔靜脈系統的半奇靜脈、奇靜脈及上腔靜脈的其他小屬支相通。兩組靜脈在食道下段的黏膜下層中存在著很多吻合支。這些靜脈缺乏堅韌的結締組織支持,門靜脈高壓症時,易導致曲張向食管內凸出,乃至破裂,發生大出血。當行胃管、胃鏡或食管鏡檢查時,或吞咽粗硬食物時,常易使其破裂出血。

(二)胃底部

胃網膜左靜脈包括胃後靜脈,通過胃短靜脈與食管靜脈叢相通。

(三)臍周圍

肝圓韌帶和鐮狀韌帶中,有細小的附臍靜脈,主要的側支位於肝圓韌帶的內部或表面,連線於臍部皮下靜脈(腹壁上、下靜脈,是腔靜脈系統的屬支)與門靜脈左支之間。附臍靜脈的瓣膜方向,正常時引導血液流向肝;門靜脈高壓症時,附臍靜脈擴張,使瓣膜功能不全,血液發生逆流,引起臍周靜脈曲張,俗稱海蛇頭。附臍靜脈也有人稱之為副門靜脈,所謂副門靜脈包括其他在肝附近或內部與門靜脈相連的許多小靜脈支。這類靜脈有膽囊深部靜脈、沿膽總管上行的靜脈、肝動脈壁上的小靜脈以及在三角韌帶、冠狀韌帶及肝裸區連線肝與膈的一些小靜脈。

(四)直腸下段

直腸上靜脈匯入門靜脈系統的腸系膜下靜脈;直腸中、下靜脈匯入體腔靜脈系統的髂內靜脈。直腸上靜脈與直腸中、下靜脈在直腸下段存在著廣泛的吻合支,主要位於直腸肌層外,也可波及黏膜下層。門靜脈高壓症時,直腸上靜脈可以發生曲張,但因是遠部側支,發生曲張者為數不多,與痔的形成也無直接關係。

(五)臟器裸區與體壁間

在十二指腸、胰腺、結腸及肝的無腹膜覆蓋區與體壁之間有許多小靜脈相連,這類靜脈稱Retzius靜脈。在腹膜後間隙中有許多門靜脈系統的小屬支,連線於門靜脈系統與腔靜脈系統中的腰靜脈、下部肋間靜脈及膈的靜脈等。門靜脈高壓症進行分流手術時,應儘量保護這些曲張的Retzius靜脈,萬一損傷應徹底止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