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數位化影院系統
MPAA評級:Rated R for language.
級別:葡萄牙:M/12,瑞典:Btl,阿根廷:13,澳大利亞:M,英國:15,芬蘭:S,法國:U,冰島:L,秘魯:14,美國:R,西班牙:T,智利:14德國:12,新加坡:R,荷蘭:AL
攝影機: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製格式:35毫米
洗印格式:35毫米
膠片長度:3334米
上映日期
美國:1996年3月8日
西班牙:1996年4月15日
澳大利亞:1996年4月18日
阿根廷:1996年4月25日
英國:1996年4月26日
法國:1996年5月1日
葡萄牙:1996年5月3日
瑞典:1996年5月3日
芬蘭:1996年5月10日
丹麥:1996年5月10日
德國:1996年5月16日
波蘭:1996年5月17日
中國香港:1996年5月23日
匈牙利:1996年6月20日
日本:1996年12月14日
職員表
製作人 | Marcello Danon、Michele Imperato、Neil A. Machlis、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 |
導演 | 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 |
副導演(助理) | Jeff Okabayashi、Marten W. Piccinini、Mark Tobey、Joel Tuber |
編劇 | 讓·博萊特Jean Poiret、法蘭西斯·威柏Francis Veber、埃德沃德·莫利納羅Edouard Molinaro、Marcello Danon、伊蓮·梅Elaine May |
攝影 | 艾曼努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 |
剪輯 | Arthur Schmidt |
選角導演 | 艾倫·劉易斯Ellen Lewis、Juliet Taylor |
藝術指導 | 博·維爾奇Bo Welch |
美術設計 | 湯姆·達菲爾德Tom Duffield |
服裝設計 | 安·羅斯Ann Roth |
布景師 | Cheryl Carasik |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內森·連恩 | Albert Goldman | |
羅賓·威廉士 | Armand Goldman | |
吉恩·哈克曼 | Sen. Kevin Keeley | |
黛安娜·維斯特 | Louise Keeley | |
丹·福特曼 | Val Goldman | |
卡莉斯塔·弗洛克哈特 | Barbara Keeley | |
漢克·阿扎利亞 | Agador | |
克里斯汀·芭倫斯基 | Katherine Archer | |
Tom McGowan | Harry Radman | |
格蘭特·赫斯洛夫 | National Enquirer Photographer | |
Kirby Mitchell | Keeley's Chauffeur | |
James Lally | Cyril | |
Luca Tommassini | Celsius | |
Luis Camacho、Andre Fuentes、Anthony Richard Gonzalez、Dante Henderson、Scott Kaske、Kevin Alexander Stea | Goldman Girl | |
Tim Kelleher | Waiter in Club | |
安·庫薩克 | TV Woman in Van | |
Stanley DeSantis | TV Man in Van | |
J. Roy Helland | Club Hostess | |
Anthony Giaimo | Mr. Lopez | |
Lee Delano | Mr. Boyington | |
David Sage | Sen. Eli Jackson | |
Michael Kinsley;Tony Snow; | TV Host | |
Dorothy Constantine | Bridget | |
Trina McGee | Chocolate | |
Barry Nolan、Amy Powell、Ron Pitts、James Hill、Mary Major | TV Reporter | |
Steven Porfido | State Trooper | |
John Pontrelli | Rodrigo | |
Herschel Sparber | Big Guy in Park | |
Francesca Cruz | Imelda | |
Brian Reddy;Jim Jansen; | TV Editor | |
Marjorie Lovett;Sylvia Short; | Matron | |
James H. Morrison | Pastor | |
Robert K. Baruch | Rabbi | |
邁克·斯塔爾 | Harry | |
Al Rodrigo | Latino Man in Club | |
Jordan Ancel | Wedding Guest | |
Scott Burkholder | Executive Producer | |
Dave Knight | Driver Stuck At Raised Bridge | |
Kevin Loreque;Rayder Woods; | Drag Queen | |
James Gordon MacDonald | Crewman | |
Jody Millard | Drag Queen Dancer | |
Kenneth Stephens | Chuck | |
Joel Tuber | Editor | |
帕特里茲亞·巴瑞托 | Bikini Girl on Roller Blades | |
Elisa Bridges | Bikini Girl on Beach | |
Orlando Delbert | Man in Club | |
Thelma Gutiérrez | Bartender | |
唐·拉方丹 | Radio Newscaster | |
Claudio Sad | Driver | |
Rene Teboe | South Beach Tourist | |
Jordan Werner | Pool Waiter |
電影劇情
當代美國。在邁阿密南海灘的“鳥籠”夜總會裡,事情看起來不大妙夜總會的表演無法進行下去了。這全是因為夜總會的歌舞明星“斯塔麗娜”(人們也管他叫艾伯特)拒絕登台演出,但是在觀眾席里有好幾個甘迺迪家族的成員。“斯塔麗娜”相信他的同性戀“丈夫”夜總會老闆阿曼德正和別人發生關係。因此,在化妝室里,他醋意大發:他必須知道在冰櫃里為什麼藏了一瓶白酒,而他本人向來只喝紅酒。在阿曼德的安慰、愛情的許諾和從同性戀男僕阿加多爾那裡弄“安樂九”(毒品)的保證下,艾伯特最後終於同意出場。這使阿曼德如釋重負,可以偷偷溜到一個秘密約會地點見他那個“神秘的男人”他的兒子瓦爾。
瓦爾向父親宣布他已經訂婚了,這使阿曼德十分沮喪這孩子剛剛滿20歲。令事情更加糟糕的是,他打算娶的女孩子是極右參議員基利的女兒,而基利是“道德程式聯盟”創建人之一,他的社會地位不容許他走錯一步。最近,人們發現他最親密的政治同盟者死在一個黑人妓女的床上。
瓦爾說,為了給他未來的岳父、岳母大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他已經邀請參議員和他的妻子前來和他的父母共進晚餐。所以,他要求他的父親“悔過自新、老實做人”阿曼德必須重新裝修房子,擺脫文伯特,並且邀請瓦爾的生身母親凱薩琳坐在餐桌旁艾伯特的位子上。雖然阿曼德十分勉強,但他只得同意了。艾伯特說他還有別的主意這就是他假裝是瓦爾的叔父。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打算“顯示出男子氣概”十分可笑。最後他做出自己的決定:穿上長裙裝扮成瓦爾的母親出席家賓。
在宴會上,雖然艾伯特的假髮不停地滑動,而且湯碗上繪著希臘男孩子“傷風敗俗”的圖畫,好在參議員基利沒發現什麼破綻,感到相當滿意。然而,事情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凱薩琳突然出現了,她還帶來了一大群新聞記者他們是來揭發參議員並且嘲笑他的。現在唯一的辦法只有艾伯特躲過參議員和他的妻子;從新聞記者背後悄悄溜過去,逃出“這座大樓。艾伯特身上仍然拖著長裙,他還哼著《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曲子。
主演簡介
羅賓·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美國演員,畢業於加州戈萊阿蒙德大學,又在茱利亞戲劇學院進修表演,70年代初在美國夜總會演出。其後以電視連續劇《太空福星》成為知名喜劇演員。1980年首登銀幕,主演了真人版《大力水手》。1982年《加普的世界觀》奠定銀幕地位。1987年以《早安越南》獲最佳男主角(喜劇)金球獎。1991年以《漁王》再次獲最佳男主角(喜劇)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提名。1997年以《驕陽似我》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近些年依然活躍在銀幕上,所出演的以喜劇為主。
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1964年他被選中在百老匯舞台劇《Any Wednesday》中扮演年輕的原告,他也因此獲得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主演的1964年影片《亂絲情網》(Lilith)中的一個小角色。比蒂在下部影片《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中再次選用哈克曼扮演他的兄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後吉恩再次憑藉1970年影片《我永不為父親唱歌》(I Never Sang for My Father)獲得該項提名。1972年他終於以《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贏得奧斯卡獎。哈克曼40歲時出演《夜行客》(Night Moves)、《咬緊子彈》(Bite the Bullet)、《海神號遇險記》(The Poseidon Adventure)等影片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和深度。作為一個演員的哈克曼可謂是個多面手,既能演《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這樣的喜劇,又能演《超人》(Superman)中邪惡的大反派;既是《非常手段》(Extreme Measures)中工作重於一切的醫生,又是《赤色風暴》(Crimson Tide)中面臨核毀滅危機的隊長。一開始拒絕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不可饒恕》(Unforgiven)片約,哈克曼最終接受了小比爾這個角色,憑藉出色的演技他贏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此後也不再對西部片抱有偏見,並出演了《格羅尼默:一個美國傳奇故事》(Geronimo: An American Legend)、《執法悍將》(Wyatt Earp)和《致命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等影片。
幕後花絮
現實生活里,Birdcage在美利堅是休閒和高爾夫的度假之地;在不列顛則是夜店--曼徹斯特和利茲兩城都有分店。曼城的店06年才開業,對同性、異性戀的男男女女一律開放。片子是90年代的喜劇,正值柯林頓執政時期,所以片中自然少不了明里暗裡的調侃。
開拍之前,導演曾經邀請了一位PBS導演、攝影師兼製片人Rick McKay專門趕赴巴黎、倫敦、舊金山和亞特蘭大實地拍攝drag queen的生活,回來帶給羅賓·威廉斯和內森·蘭兩位主演學習和模仿。本片是導演和編劇醞釀了15年的片子。受到1978年法國"La Cage aux Folles"的啟發和鼓舞。導演特別加進了讓Armand讓Albert模仿John Wayne的走路姿勢,以突出男子漢氣質。
drag queen “異裝癖”或者“異裝藝術家”。
在西方,“異裝癖”(drag queen)這個專有名詞通常是指那些在大型遊行活動、舞廳或夜總會等場合,穿著十分誇張的舞台表演服裝、唱歌或對口型(lip-synching)的一群人。在英國,“異裝表演者”除了進行傳統的表演和演出之外,還經常出現在俱樂部和私人派對和聚會當中充當主持人,即所謂的'mix-and-mingle'。"異裝裝扮"(drag)是西方同性戀文化的一部分;1969年由“異裝者們”發起的在紐約“Stonewall起義”激發了後來的異裝潮流和文化,這也是後來為什麼保留了同性戀遊行的傳統的原因。一些卓越的異裝者,由於其聲譽和人脈,在同性戀群體裡通常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莎士比亞時期,drag 被首次使用,意思是“打扮成女人的樣子”。
“異裝藝術家”有"Lypsinka"(John Epperson,1955)、 "Paige Passion"、"Miss Understood"等。
電影開拍數月前,導演Mike Nichols雇用電影人、PBS製片人Rick McKay去巴黎、倫敦、舊金山和亞特蘭大拍攝一部關於變裝皇后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被用於訓練內桑·雷恩和羅賓·威廉斯。
羅賓·威廉斯一開始是艾伯特的人選,但是他想改變一下(他總是出演這么誇張的角色)。於是要求出演阿曼德,最後導演同意了。
漢克·阿扎利亞為他的角色Agador Spartacus準備了兩種聲音。一種比較男性化,一種比較尖利。起初他擔心後一種是人們對gay的成見,就去詢問他的同志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後一種比較接近真實。最後漢克用的聲音模仿了他的祖母。 阿曼德唱的《Love is in the Air》來自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音樂劇《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穿幫鏡頭
當阿曼德在車中給凱薩琳打電話時,他應該正離開邁阿密海灘前往邁阿密。但是他身後的船卻明顯正朝東方出發,開往海灘。
艾伯特跟阿蒙德坐在咖啡屋,艾伯特知道了瓦爾的未婚妻和父母要來,他告訴阿蒙德他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一個文化大使,但是在之前的劇情中並沒有提到阿蒙德將說自己做什麼工作。
阿曼德跟瓦爾說話時,阿曼德身後的門一開一關。
當艾伯特的假髮要掉下來時他身後的燭火有變化。
精彩對白
Albert: Don't give me that tone!
艾伯特:別用那樣的語氣跟我說話!
Armand: What tone?
阿曼德:什麼語氣?
Albert: That sarcastic contemptuous tone that means you know everything because you're a man, and I know nothing because I'm a woman.
艾爾伯特:那種諷刺輕蔑的語氣,好像因為你是男人就什麼都知道,而我是女人就什麼都不知道。
Armand: You're not a woman.
阿曼德:你不是個女人。
Albert: Oh, you bastard!
艾伯特:你這個混蛋!
Albert: Oh God, I pierced the toast!
艾伯特:噢,上帝啊,我弄穿了一片烤麵包!
Armand: So what? The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is not to go to pieces when that happens. You have to react like a man, calmly. You have to say to yourself, "Albert, you pierced the toast, so what? It's not the end of your life."
阿曼德:那又如何?要記住當事情發生時不要驚慌,你必須像個男人那樣冷靜對待,跟自己說:"艾伯特,你弄穿了一片烤麵包,那又怎樣?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Armand: You look like Lucy's stunt double.
阿曼德:你看起來就像是露西的替身。
Agador: No actually I'm a combination of Lucy and Ricky
Agador:不,實際上我是露西和里奇的混合體。
Armand: That's horrifying.
阿曼德:那太可怕了。
獲獎記錄
第3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電影類最佳集體表演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內森·連恩(提名)
漢克·阿扎利亞(提名)
影片賞析
一部好電影總是以一段出彩的音樂開始,這部喜劇也不例外。一首20世紀70年代的《我們是一家人》(We Are Family),一下子把人的情緒帶動起來。
影片的大主題是同性戀在美國,但是該片只截取一支,那就是 drag queen,即“專門假扮女人的同性戀男人”。Albert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在影片開頭時他對Armand說:“少用那種口氣對我說話,就好像你無所不知,就因為你是個男人。”當Armand對他說“你並不是女人”時,Albert 生氣得破口大罵道:“你這個混!”並且像女人一樣朝Armand扔了一堆衣服過去。
這部喜劇足夠和那些描寫同性戀的煽情的文藝片相媲美,讓人不由感嘆,喜劇是最大的真實。
前一分鐘還扮女人十足的又是手抖又是服藥的Albert,誰能想到下一分鐘竟然拿起電動剃鬚刀颳起鬍子和胸毛來了。這樣的小幽默在片中比比皆是。演出結束後,看到不喝白酒的愛人桌前竟然擺著兩倍白酒,醋意大發,活脫兒一個“潑婦”;回到“兒子”房間,抱起需要洗的髒衣服,出門前溫柔得回望酣睡的孩子時,“她”又是一個溫柔賢淑的母親。為了假扮“舅舅”,他費勁了功夫回歸到男人的外表,穿上西裝、打好領帶、走路不再扭捏,更不敢像女人一樣蹺二郎腿,那副拘謹的模樣,讓人捧腹之餘處,見到了一顆善良的心。
飾演Armand的羅賓·威廉斯邊彈奏《我願整夜舞蹈》(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邊與參議院妻子的親家婆高歌“我願整晚跳舞”,該曲出自《窈窕淑女》(Fair Lady)。之前參議院丈夫剛剛談完了美國社會的兩大讓政府頭大問題:同性戀和墮胎。歌舞之後,兩個家庭的主要成員就坐,毒品問題、愛滋病......還有中國,豆腐。
“喜劇是淚盡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