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舞

假面舞

假面舞是一種由跳舞者演員帶著面具的舞蹈。

朝鮮假面舞

假面舞是朝鮮族戴假面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綜合了 唱誦、對話、舞蹈等藝術形式,並具有戲劇性。假面舞 多用於表現諷刺性內容,情節活潑、幽默。表演分 7幕 12場,每一幕有獨立的內容。現在表演一般取其中部分 情節和動作,在節日及其他娛樂的場合表演。舞蹈節奏 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樂器有簫、笛、鼓、長 鼓、三弦琴等。

鳳山假面舞

鳳山假面舞是由黃海北道鳳山一帶流傳的假面遊戲演變而成的。起初在陰曆四月初八,後來在端午節跳,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得以盛行,是有劇本的民俗劇的一種藝術形式。 鳳山假面舞有30多種假面具,如人物和獅子、猿猴等動物,有行者舞、手腕舞、法鼓舞、愛情舞、老僧舞、兩班舞、捕盜神將舞、風騷巫婆舞、南極老人舞等。
行者舞是四個穿白長衫、披紅袈裟、戴高帽、扮成年輕和尚的人們跳的舞,諷刺年輕和尚不老實,不好好在廟裡念經修道,卻到街上去跳舞取樂。
手腕舞的舞者是八個扮成黑衫僧的人。他們戴著面目猙獰的紅色面具而舞,獨舞和群舞相配合。
法鼓舞是退了場的八個黑衫僧拿著長鼓和銅鑼,和女藝人出場跳的即興舞。
愛情舞是一個身著紅裳綠襖的女藝人和面戴假面具、頭戴斗笠、只穿一件坎肩兒的黑衫僧們跳的即興舞。
老僧舞、兩班舞、捕盜神將舞、風騷巫婆舞,是揭露僧侶的腐敗、醜惡和諷刺兩班官僚的墮落的表演。
鳳山假面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腐敗的封建社會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