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素養文庫

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 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不過他的出生地卻在烏克蘭。

內容介紹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收錄了中外名著、童話寓言、神話故事、詩歌散文、古今戲劇、名人傳記、科普科幻作品、其他人文社科名著及當代期刊等作品。
本書為其中一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都可以稱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保爾·柯察金這個名字響徹世界各大洲,他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
本書從中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學習需要出發,將原著的章節分成精讀和泛讀兩種,旨在突出實用性和靈活性,便於廣大青少年閱讀和

作者介紹

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作家。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烏克蘭維里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共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由於他長期參加艱苦鬥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1934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
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鬥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稱讚。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1936年12月22日,由於重病復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不過他的出生地卻在烏克蘭。父親是釀酒廠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裡打零工.還當過五年郵差。他到過彼得堡,服過兵役,接觸過進步的大學生,知道一些革命者與沙皇作鬥爭的故事。母親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去給人家幹活,放鵝、種菜、照看孩子。他們婚後生下六個兒女,夭折了兩個。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母親除了做家務帶孩子,還替人家做針線,當女傭。他十歲那年,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全家為逃避戰火,輾轉到達舍佩托夫卡定居。這時,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奧斯特洛夫斯基十一歲就進當地的火車站食堂當小夥計,十四歲進發電廠,給司爐工、電工打下手,也乾過鋸木柴、卸煤等雜活。他從小具有極強的求知慾,渴望念書,但只斷斷續續地上過幾年學。在學校里,他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十分活躍,是老師的好助手。他試寫過童話、短篇小說和詩歌,在學生自編手寫的“雜誌”《青春的色彩》上發表過習作。他還喜歡演話劇,最愛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氣概的角色。他幾度輟學,大都是由於貧窮,有一次則是因為觸犯了教神學課的神父。於是,這孩子想盡辦法借書,甚至把午飯讓給報販吃,換取報刊來看。他在十二歲時就讀過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虹》,從此,牛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於工人家庭。初級教會國小畢業後,因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做工。1919年,加入蘇俄共青團並參加紅軍同白匪作戰。1923-1924年擔任共青團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1927年因病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以驚人毅力寫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所誕生的》,根據親身經歷,描寫蘇聯青年在革命熔爐中鍛鍊成長的經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早在1942年就譯成中文,書中主人公保爾- 柯察金成為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1936年1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現實生活的苦難與沉重,書中人物的堅毅與光輝,使這個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幫助布爾什維克地下組織張貼傳單、刺探情報。十五歲時,他走在街上,突然發現地下革命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被一名全副武裝的匪兵押著迎面過來。他不顧一切,猛地朝匪兵撲去。革命者意外獲救,他卻因此被捕。這個少年受到嚴刑拷打,但不吐露片言隻字,硬是挺了過來。
紅軍和起義者擊潰了匪軍。同年七月,奧斯特洛夫斯基參加共青團;八月,志願加入紅軍,隨部隊上前線,經受戰爭烈火的考驗。
他當騎兵,當偵察員,轉戰各地。這個年輕人,不僅躍馬揮刀,作戰英勇,得到書面嘉獎,而且善於激勵戰友,顯示出宣傳鼓動的才能。次年八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頭部受重傷,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度過了經常處於昏迷狀態的兩個月。出院後,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視力。於是轉業來到地方。
他參加過肅反委員會的工作,在鐵路總廠擔任電工助理,並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同時進電工技校學習。十七歲時,帶頭參加修建一條鐵路支線的艱巨工作。在鐵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惡劣的條件、疾病和匪幫的偷襲奪去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咬緊牙關,拚命幹活。但在即將竣工時,他雙膝紅腫.步履艱難,並且感染了傷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親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強活了過來。重返工廠後,他一邊勞動,一邊在技校學習。傷病之身,經不起過度的辛勞,健康狀況越來越糟,他被送進療養院進行泥療。病情稍有好轉,又返回基輔,並和許多共青團員一起,在沒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搶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歲時,醫療鑑定委員會為他簽發了一等殘廢證明!
他藏起證明,要求安排工作。這以後,當過團區委書記、全民軍訓營政委、地區團委委員、團省委候補委員。二十歲入黨,並一度擔任團省委書記。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場車禍,右膝受傷,引發了痼疾,關節紅腫脹痛.活動困難,才二十三歲、他就癱瘓了,而且雙目逐漸失去視力。
從此,他往返於各地醫院,進行治療不見好轉。二十六歲,接受第九次手術,刀口縫合後,竟有一個棉球留在體內。虛弱的病人,如果再次施以麻醉,只怕會損傷心臟,危及生命。他主動提出不用麻醉,切開刀口,取出棉球。他沒有發出一聲呻吟,但術後高燒,八天不退。這以後,他斷然拒絕任何手術,說:“我已經為科學獻出了一部分鮮血,剩下的,讓我留著乾點別的事吧。”
在各地的醫院和療養院,他結識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在治病間隙,利用僅剩的視力,大量閱讀優秀的文學著作,其中包括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巴爾扎克、雨果、左拉、德萊塞等作家的作品。他參加函授大學的學習,同時寫出一部反映戰鬥生活的中篇小說。可惜小說惟一的手稿在外地戰友閱後寄回途中丟失了。
二十六歲,他著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七歲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發表和出版。三十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問世。三十一歲榮獲列寧勳章;三十二歲,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長篇《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的校訂工作,八天后,即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與世長辭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