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平倭詔
1592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20至26年;朝鮮宣祖25至31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由於倭寇入侵朝鮮、覬覦明帝國而引起的東亞區域性戰爭。是役...
詔書全文 戰爭背景 精彩戰役 朱翊鈞 -
倭國
“倭”在日語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大和”一樣為日本的別名。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直到7世紀後半...
歷史史料 出土文物 史料記載 倭國對外外交 倭國與日本國 -
嘉靖倭亂備鈔
始嘉靖二十三年日本入貢,終於四十五年閏十月。 凡倭之構亂,以及平戢始末,皆載之。 大旨謂倭亂始於謝氏之通海,成於嚴嵩之任用非人,功罪顛倒。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 -
倭人
倭人,《論語》中認為倭乃九夷之一;漢代以來專指日本列島的人,本無貶義,可能於元明時期開始帶有貶義。
詞語釋義 史籍記載 晉書 研究成果 -
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鬥爭。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國內形勢的變化,便釀成了倭寇侵...
歷史背景 歷史淵源 戚繼光簡介 戰績 事件過程 -
明抗倭的戰爭
明抗倭的戰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至四十四年(1565年)春,明軍在東南沿海地區抗擊入侵倭寇的反侵略戰爭。
簡介 戰爭起因 作戰經過 意義 -
壬辰倭亂
萬曆韓戰,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征韓;南、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
戰前背景 第一回合 朝鮮初期 明軍援朝 朝日同謀 -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戰爭。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漢、壯、苗、瑤等族人民組成的抗倭軍隊,在明愛國將領張經領導下,於王江涇...
背景 戚繼光抗倭 勝利原因 歷史意義 -
劉顯[抗倭名將]
南昌人。明抗倭名將。官副千戶,後任浙江都司參將,於浦口岡下大敗倭寇,遷副總兵。又盡殲劉家莊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總兵,鎮守廣東。辦率軍赴福建援助抗倭,與...
漢朝廣戚侯 明代抗倭將領 南朝時期梁朝詩人 宋朝著名畫家 十六國人物 -
劉顯[明代抗倭名將]
劉顯(1515年一1581年)本姓龔,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官副千戶,後任浙江都司參將,於浦口岡下大敗倭寇,遷副總兵。又盡殲劉家莊倭寇。...
人物簡介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明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