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溯源
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是萊姆豪斯(Limehouse),早在1800年代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在船廠區落戶。到了20世紀初,聚居於當地的越來越多的華人主要視鄰近船廠區的華裔水手為顧客。後來當地漸漸變得以合法鴉片煙館和貧民窟而出名,相對於今日唐人街著名的餐館和超市。直到1934年,這一區域被拆卸,但這裡仍有少華裔年長者居住。
二戰之後,隨著中國餐飲逐漸受歡迎以及香港移民的大批湧入,爵祿街一帶開始出現眾多中國餐館,一些從船廠區搬來的業主不斷向當地其他族裔頂讓商鋪,後來華人勢力逐漸占據了爵祿街一帶,開始被視作“唐人街”。不過倫敦唐人街至今沒有被正式的行政邊界。
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承認“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
2005年,大地產商Rosewheel決定重新開發中國城東部地區,這一計畫遭到了很多當地華人商戶的反對,他們認為這一計畫將驅趕傳統中式商戶,削弱當地的人種特色。
居民組成
除中國人外,當地還居住有少量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韓國人和日本人。據知,近年來有很多工資低於最低標準的非法勞工於唐人街工作,同時當地也有三合會成員在活動。2003年7月,就有一名男子在爵祿街的brb酒吧被槍打死。
發展現狀
福建人大量湧入倫敦唐人街,使得從前香港人的勢力在逐漸被削弱。另一方面,唐人街地區的房租也在不斷上漲,據BBC報導,一名中餐館業者稱,他的餐館的租金由1980年的年租8000英鎊漲到2003年的九萬英鎊,漲幅達10.25倍。報導指這反映了業主看透華人經營生意的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