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

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

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義大利語:Regno Lombardo-Veneto,德語:Lombardo-Venezianisches Königreich)是一個位於義大利北部的王國,並由當時的奧地利帝國所控制。此王國是根據歐洲列強在維也納會議中所作出之協定而建立。其後於1859年及1866年,倫巴第及威尼西亞漸次被割讓予薩丁尼亞王國及後來由薩丁尼亞主導的義大利王國,此一國家亦不復存在。

基本信息

建立

倫巴第及威尼西亞倫巴第及威尼西亞

倫巴第及威尼西亞拿破崙戰爭時期一度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當拿破崙一世於萊比錫戰役遭到敗績以後,列強鏇即舉行維也納會議。在會議中,歐洲各國制訂圍堵法國的原則,以防止法國再度擴張。奧地利帝國因此而失去奧屬尼德蘭的領土。所以,列強在會議中再制訂補償原則,把義大利的倫巴第及威尼西亞重新劃予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作為補償,即為此國家之建立。

統治

哈布斯堡統治時期

國徽國徽

在哈布斯堡皇室的統治時期,倫巴第-威尼西亞在管理上分為兩個獨立的政府。倫巴第政府管理米蘭、科莫、貝加莫、布雷西亞、帕維亞、克雷莫納、曼圖亞、洛迪-克立瑪及松德里奧各省份;而威尼西亞政府則管理威尼斯、維羅納、帕多瓦、維琴察、特雷維索、羅維戈、貝盧諾及烏迪內等省份。而此王國在前期經歷弗朗茨一世(1815年-1848年)及斐迪南一世(1835年-1848年)兩帝的短暫和平統治。
至1848年,革命浪潮席捲歐洲,而倫巴第-威尼西亞境內的米蘭亦在同年3月22日爆發了反對奧地利的革命,即。米蘭市民驅逐了奧地利的駐軍,並以米蘭作為倫巴第臨時政府(Governo Provvisorio della Lombardia)的首都。在臨巴第臨時政府成立次日,威尼斯城亦發動了反對奧地利的起事。起事之眾建立了威尼斯臨時政府(Governo Provvisorio di Venezia),即聖馬可共和國(Repubblica di San Marco)。適逢奧地利當時在庫斯托札戰役(Battaglia di Custoza)擊敗薩丁尼亞,故立即從戰場調兵鎮壓兩地之叛亂。同年8月6日,倫巴第被奧地利收復;而威尼西亞則在翌年8月24日才受到全面控制。自此兩地復歸奧地利的統治。其後的十八年間,兩地一直由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統治,惟獨在1857年至1859年間由總督馬克西米連(即後來的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暫時統治。

消亡

1859年6月24日,薩、法聯軍向奧地利帝國開戰,爆發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其後,法君拿破崙三世有見戰事雖然取得進展,但傷亡者眾,故在7月12日與奧地利簽訂《維拉弗蘭卡停戰協定》,並在11月10日簽署《蘇黎世條約》,奧地利割讓倫巴第予薩丁尼亞王國。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只剩下威尼西亞一方的土地。
後來於1866年,普魯士與由薩丁尼亞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王國達成協定,義大利將會在普奧戰爭中加入普魯士一方,對抗奧地利;而普魯士亦承諾戰後會將威尼西亞交予義大利。戰後,普、奧兩國在同年8月23日簽訂《布拉格條約》,奧地利割讓霍爾斯坦(Holstein)予普魯士,並將奧地利控制的威尼西亞予義大利。自此,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亦完全由義大利王國所合併,自此不再存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