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七戲

倒七戲,是指廬劇,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

倒七戲
廬劇,合肥周邊也稱“小倒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曲調清新樸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民眾喜愛.
因地域不同,大致分為3個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為中心,音樂粗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區特色.下路(東路),以蕪湖為中心,音樂清秀婉轉,細膩平和,具有水鄉特色.中路以合肥、廬江為中心,音樂兼有上路、下路兩地特色.
由於它的流行區域是在皖中古廬州一帶,1955年3月,經安徽省委宣傳部批准,正式將"倒七戲"改名為"廬劇".
唱腔分主調和花腔兩個部分.主調長於敘事,也可抒情,適合表現較複雜的戲劇感情.花腔曲調絕大部分是民歌小調,一般曲式固定,反覆演唱.傳統的廬劇唱腔沒有絲、管樂器伴奏,只有鑼鼓進行起奏、間奏和伴奏.早期廬劇的表演也比較簡單,基本上是唱一段舞一段,唱的是民間小調,舞的是民間歌舞,舞蹈動作一般不結合劇情.演出一般沒有固定的台詞,而以臨時串詞、套詞來自編,這種狀況直到解放以後才得以改變.
1957年安徽省廬劇團赴京演出了傳統劇目《休丁香》、《借羅衣》、《討學錢》等,贏得首都各界的好評.並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