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示例:廖仲愷《孫文主義叢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難之說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於~之道。”
詞語出處
修齊治平出於《禮記·大學》。
原文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於天下者。先治③其④國。欲治其國者,先齊⑤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⑥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⑦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⑧其知。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身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⑩皆以修身為本。
注釋
⒈明:闡明
⒉明德:光明的德性
⒊治:治理
⒋其:他的
⒌齊:整治
⒍修:修養
⒎正:端正
⒏致:這裡是充實的意思
⒐格物:窮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探究
⒑壹是:一切、一律、一概。壹:一
譯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就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就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誠實;要使自己心意誠實,就要先充實知識;要充實知識,又取決於對天下事理的推究。對天下事理的推究之後,才能充實知識,獲得知識後心意才能真誠,使自己心意誠實之後,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之後,才能進行自我修養,進行自我修養之後,才能整頓好家,整頓好家之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之後,才能使美德彰明於天下。從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無一例外都要以修身養性作為人生的根本。
詞語套用
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