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沈雙:《美國夢驚醒後的想像》
“臉書”的日益流行使得思想變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專利,
大部分人都把臉貼在電腦螢幕上,忙著追趕精英人發明的所謂“時尚”,
社交媒介並不會使我們的社會更為開放,而只會使我們更加孤獨。
張頤武:《選擇,首先要確保不變得更壞》
中國的社會可變的很多,也真變了許多,
但我沒有看出今天會有那種想像中的被一些人視為美夢成真,
同時被另外一些人覺得是災難降臨的時刻。
陳希我:《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來信》
儘管在2012年我覺得不好,
但是到了2020年,才發現還是2012年好,
不要期待未來,當下即是最好。
賈選凝:《每個人都那么孤獨》
如今,大家都自由了—,
再也沒有“牆”阻隔內地網民看Facebook和Youtube,人們卻懶得再看,
有什麼好看呢?這個世界,怎么看也看不完,就算看盡一切,
枕邊、身邊和心裡邊,連一個能傾訴的人都沒有。
韓松:《未來已經取消科幻》
外星人也發現了我國民眾的缺點,比如“窩裡鬥”,於是他們就用高科技來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根治我們渙散的毛病。誰對國家有好的建議,就啟用誰,誰有本事,誰最善良,誰的貢獻大,誰就可以在職稱、晉級、分房和出國上得到照顧。再沒有互相猜疑和嫉妒了,走後門的情況也杜絕了。國際方面,M國將放棄做世界警察,人類將在日內瓦召開和平大會,建立由外星人監督的世界聯盟,我國代表進入世界聯盟首席位置……
巴羅斯:《2020年的達沃斯世界》
達沃斯在為打開這個排外的西方老俱樂部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即中國和印度已經開始通過它們蓬勃興起的中產階層而創造出如此巨大的市場,
我現在意識到,在過去幾年裡,整個經濟天平已經在移動,
觀察
許紀霖:《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聖徒是一種宗教境界。而中國不是一個宗教社會,而是人文代宗教。梁漱溟老先生講中國文化的精神是“倫理本位”,指的就是人文精神不是一套抽象的概念,仁義信愛,必須落實在具體的人倫關係網路之中。自然,今天我們所處的市場社會與傳統社會很不相同,每天碰到的大量是非人格化的契約關係。但誠如哈貝馬斯所說,人們在系統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生活世界
北京評論
馬國川&林毓生:《改革應該先從建立法治開始》
現在中國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權力腐化,權力的任意性、權力與金錢的勾結產生了各種不公平。傳統的儒家辦法是請官員做好人、發善心,良知良能。可是,歷史證明道德勸說不管用。即使一個好人,在不好的體制里也會變成一個壞人
南部城市
任雪飛&愛德華·墨菲:《聖地亞哥: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智利經濟一直發展良好,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銅、農產品和木,材出口暴漲,經濟欣欣向榮。問題在於,經濟成長是否可持續。一旦來自中國的訂單明顯減少,智利就會立刻陷入麻煩,政府也無法再為低收入階層繼續提供跟之前一樣水平的住房補貼。
淘金史
何帆:《白色革命家》
1871年,當25個邦國組成德意志帝國時,德國境內共有7個貨幣區,119種不同的貨幣,紙幣56種,銀行券117種。很快,到1876年,馬克就已成為整個德國的法定貨幣。1875年,德國成立了自己的央行,即德意志帝國銀行(Reichsbank)
場記
趙涵漠:《最後的笑臉》
她有時要花費一個小時,才能將混雜了沙土的頭髮和面部清洗乾淨,她在本子裡這樣寫道:“在用過洗髮水和護髮素後,孩子的發質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在誰都不在時,我忍不住抱了她一下。”
門牌號
何小竹:《黌門街79號》
我和楊黎經常騎車從黌門街79號出發,滿城去尋找客戶,
但我們經常是無功而返,
到夏天的時候,烈日下跑廣告的滋味讓人感到絕望,
我和楊黎就是在這種絕望的心情下,想過要創作一首帶搖滾風味的歌曲,
歌名就叫《改革的路啊為什麼如此艱難》。
溫故
華建南:《“學習班”紀事》
將要整理行裝時,突接上級急令,要求立即仔細檢查床、桌、椅、牆,看有無亂寫亂畫,甚至“反標”之類的遺蹟殘章,如有粗心大意,後果自負。一道急令,如一盆當頭冷水,不僅熄滅了適才的滿腔熱情,而且後背有絲絲涼意的驚恐之感。
台北咖啡館
蘇惠昭/邱坤良:《一直是那個南方澳的野小孩》
政治家習於把“人民”掛在嘴邊,一切皆為人民,揭竿起義的革命為的也是人民,但是讓“人民”二字如此具有檄文、符咒意象的,並非泛泛人民本身,而是經過了政治人物、知識分子的定義與詮釋,被賦予了正當性與神聖性,“人民”者也,不再是一個一個的個人。
讀書筆記
吳迪:《改良與革命》
康看得很清楚,如若披上革命的華服,
天下最大的惡—殺人,就會成為積德行善的理由,
赤地千里,不過是進入人間天堂的門票,
餓死上幾千萬,不過是交給主義的學費。
異鄉人
孟湄&林雅翎:《翻譯是一場冒險》
春秋
李敬澤:《彗星事》
每隔七十六年,哈雷彗星重來,這是天上的壯觀戲劇,
據蠻夷說,此事只與太陽有關。但誰知道呢?
有人認為這顆星還關係到王宮裡的一攤血或幾滴精液,
關係到大人先生們的頭顱和史書上的某一行字。
小通鑑
馮唐:《長久計議》
水渠挖完之後,被命名為鄭國渠。不知道工程師鄭國之後的命運如何但是從他的冒死陳述看,他有作為優秀公共知識分子的純正世界觀和人生觀。
人終有一死,權力只是曇花,好的公共知識分子努力後、死後,能給後幾世、後幾十世、後幾百世,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小社會
鄭也夫:《特供與公共服務》
當一個社會中的VIP們全面退出了公共服務系統,公共服務一定會濫下去。原因簡單之極: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和管理者知道,他們面對的是草民、大眾、沉默的大多數,且因為長官不加入這系統,這系統沒有了有效的日常監督人。而特供系統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更清楚服務的是誰,敢不精心伺候?
生活美學
新井一二三:《季節的美味》
在我家,過去幾年逐漸達成了一個默契,我做栗子飯,老公則泡製鮭魚子,這樣子,在秋天,大家至少能擁有一樣,不必自己動手也能吃到的自家制季節之味。
基層文本
宋振:《分享你的辦公桌》
看到自己辦公桌上早已等待了多時的、亟待被發覺的物品,才意識到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察他人的方法從未在自己身上施展,所有的物品以它們最習以為常的方式被使用,如今卻依然與我保持著模糊的關係,而這是否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