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在中國留學生圈中,生物學一直被認為枯燥辛苦、前途暗淡,但俞君英對此情有獨鍾。因為她感覺生物學不僅對人類意義重大,而且她本人也從中獲得快樂,每次得到成果,她都會有一種成就感。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和日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台北時間今晨(2007.11.20)分別發表論文,宣布成功把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類似胚胎幹細胞的“萬能細胞”。其中在美國帶領研究的是一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中國科學家。
學界評價這一突破為生物科學的“里程碑”,同時可能意味著風靡一時的胚胎幹細胞克隆技術退出舞台。
和俞君英共享榮譽的,還有同時發表論文的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博士。俞君英說,去年6月得知山中伸彌的團隊成功利用實驗鼠皮膚細胞改組成幹細胞後,她感到競爭壓力增大了。特別在實驗的最後階段,篩選下來的可用基因越來越少,她甚至有點“害怕”。因為這些用於改組皮膚細胞的基因同行們都相當熟悉了,很可能別的實驗室搶先一步,那么她數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俞君英感到自己很幸運,她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篩選出一組4個基因,並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改組成幹細胞。
為何《科學》和《細胞》兩份期刊選擇在同一天發表他們的論文?俞君英也不明白。因為雙方提交論文的時間很接近,她猜測這可能是協商的結果。雖然她比日本科學家早,但評審的過程較長。謙虛的俞君英說,這也有好處,進一步說明她的結果是可靠的。
成果終於發表了,是不是可以休整一下了?俞君英的回答是否定的。她說實驗的成功只是再生醫學的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眼下她的目標是使新的幹細胞改良到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致的程度。有科學家擔心俞君英和日本科學家的方法破壞了DNA的結構,並使用病毒作為引入基因的載體,由此可能引發細胞癌變。俞君英依據以往的實驗經驗,表示有信心通過改良基因導入方法等手段,使新的幹細胞達到與胚胎細胞完全一致的水平,事實上目前的差異極其微小。
俞君英說:她未來的方向是通過幹細胞分化出人體器官細胞,然後通過細胞移植用於治療心肌損壞等器官損傷類疾病。如果成功,那將是醫學史上的一大突破。不過,器官細胞培養以及移植後能否起作用等問題,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
科研成果
皮膚細胞變“萬能”
“科學家把從人體上提取的皮膚細胞注入特定基因,成功改造成幹細胞。由於這種幹細胞能通過基因組合控制,因此有“萬能細胞”、“變色龍細胞”之稱,有望最終培育成人體組織或器官。
美日兩國研究小組今晨分別在兩家權威科學雜誌上發表相關研究報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詹姆斯·湯姆森實驗室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研究小組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導。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領導的研究小組把報告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
“萬能細胞”產生過程
1、提取細胞:日本從一名36歲女性的臉部、美國從一名新生兒的陰莖包皮上提取皮膚細胞
2、注入基因:把4種基因注入皮膚細胞,這些特定基因能夠“重組”皮膚細胞的基因
3、改造成功:普通人體皮膚細胞成功改造成幹細胞
4、培育器官:從理論上講,這種幹細胞的功能類似通過胚胎克隆技術取得的胚胎幹細胞,能夠最終培育成人體組織或器官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在一份聲明中說:“無需人類卵子或胚胎,我們現在有望製造出用於病人和疾病的特定幹細胞。這些細胞有助於了解疾病機理、找出有效而安全的藥物、用細胞療法治療病人。”
詹姆斯·湯姆森作出類似評估:“與人體胚胎細胞類似,這種人體萬能細胞能套用於人體組織形成及功能研究、發現和試驗新藥、移植醫療等。”
在提及技術推廣前景時,湯姆森說:“人們不知道這有多容易。美國數以千計的實驗室基本明天就能做到。”
“今天上午,本報記者聯繫到身在美國的中國籍科學家俞君英博士本人。
這次研究是由俞君英領導進行的。她說,這次的突破其實是一個新的開始,打開了人類更廣範圍利用細胞進行研究的新局面。
俞君英畢業於北京大學,是2003年到湯姆森研究室開始工作的,同時也開始了這個新項目的研究。
俞君英介紹,除了她之外,研究小組裡還有其他中國研究員。
此外,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行政部工作人員今晨告訴本報記者,湯姆森實驗室開始於1998年,由美國國家健康部門和地方基金會資助,有約17位研究員。
該實驗室由曾經成功分離幹細胞的美籍科學家湯姆森主持。 ”
學界評價
因為這種被稱為“直接改造”的技術不僅能避免人體胚胎克隆技術引發的倫理爭議,其高效、便利也為進一步醫學套用打開了大門。
“我們現在可以構想這么一個時代:能夠以一種簡單方式製造幹細胞,任何人身上的組織標本均能培育出任何組織器官。”
——世界首隻克隆羊多利的“助產士”、英國科學家伊恩·威爾默特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項研究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裡程碑。從生物學意義上講,相當於萊特兄弟製造的首架飛機。”
——致力於人體胚胎克隆技術研究的美國細胞高級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羅伯特·蘭扎不惜溢美之辭。
北大學子
北大校友俞君英在世界上首次以非克隆技術培養出人體幹細胞,這個訊息幾個小時內就傳遍了北京大學的各個角落。在她本科學習的學院——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老師和同學們更是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自豪,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網路把母校師生的問候和祝賀,送到大洋彼岸。
飛機
“在簡單的寒暄後,吳光耀教授便直言“俞君英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絲毫不感到意外。”接著,他向記者介紹俞君英所取得突破的具體意義。”
“當年,湯姆森教授創造幹細胞無限繁殖的技術,在這基礎上再加上俞君英的勤奮和智慧,才使得她在短期內將表皮細胞轉化為幹細胞成為可能,實現了震驚世界的科學進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她的研究相當於航空工程中製造成首架可飛行的飛機,進一步努力,可以製造出民航飛機、轟炸機、戰鬥機等。”吳教授掩不住心中的喜悅介紹說。”
相關介紹
目前,這種利用基因改造培育幹細胞,從技術本身來看已經成熟,但俞君英說:“這一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套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現在討論利用這些幹細胞培育人體器官並進行移植實在還為時過早。”
俞君英說,利用基因改造培育幹細胞技術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除皮膚細胞外,科學家還可以選擇人體其他的組織細胞進行改造,而目前他們之所以選擇皮膚細胞,是因為皮膚細胞易獲取,易培育。
俞君英認為,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在很多國家也被法律禁止,而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則繞過了胚胎,利用人體其他細胞製成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幹細胞,從而避免了倫理爭議與法律難題。而且從科研角度來看,涉及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克隆技術操作難度非常大,卵子的來源也是個問題。相比之下,利用基因技術“仿製”胚胎幹細胞,技術操作上相對容易,成本也會低得多。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讓幹細胞研究又多了一種選擇。
花絮
說起實驗室的“老闆”,俞君英卻另有一番道理。她的講座,第一張幻燈片就是一張八卦“老闆”們的漫畫。漫畫來自《自然》雜誌,用簡潔的線條刻畫了9種PI(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即實驗室“老闆”,他們是告訴學生該做什麼,該如何做以及發給學生工資的人。選PI難:太懶的學不到東西,能學到東西的又太嚴厲;沒名氣的不被人重視,太過出名卻成了偶像派;不夠大牌的拿不出手,太大牌則像上帝了,沒有人想在一個全知又永不出錯的上帝手底下工作……
底下學生便問:“那么,你的PI湯姆森是哪類?”
“喔,湯姆森……也許他是‘上帝’那種,不過還好,他還願意與學生交流。”
再問:“學生階段找什麼樣的PI合適呢?”
“看你個人的特性了。但有幾個原則,那個地方要給你足夠的訓練,又能提供給你一定的思考空間。畢竟,PHD階段,你的主要任務是trainning自己。”回答時,是鄭重的——這是正統的指導意見。
又問:“那么,如何做一個好PI?”
莞爾,答:“其實,作學生的時期,是做研究的人最幸福的時候。雖然看上去寄人籬下,錢也比較少,生活清苦,但做的事情很純粹,只是努力去希望解答令自己困惑的問題就行了。做了PI,就沒那么純粹了,你需要考慮很多東西……”
答著答著,聲音低下去,有些沉默。忽然想起自己的責任來,便抬起頭,嘴角上翹,補充:“所以,趁著年輕,扎紮實實、快快樂樂地作PHD吧。”
說這句時,她看著下面的未來科學家們,目光里,是鼓勵。
某張幻燈片中,俞君英選的圖片是個撞牆的小人,她指著小人解釋:“這就是你從事科學工作的大部分工作狀態。超過99.9%的工作都是在碰壁。”選擇這個職業,“你需要足夠堅韌的內心和足夠的心理準備。”
提問:為什麼從事今天這項研究工作?
俞君英:3個理由。
Health care,當然,我個人也知道,這種基礎成果想套用到臨床上,還很遙遠;
Constant challenge,科學所能提供的這種持續的挑戰,不是任何一件事情可以代替的;
Mento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作為一個科學家,你必然要有自己的實驗室,你的實驗室里會有很多年輕人,你有機會眼看著那些年輕科學家們成長起來。
提問:為什麼選擇從事研究?
俞君英:也曾試圖去工作,沒找到合適的。
提問:為什麼會從事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相關研究?
俞君英:我從前是做植物分子研究的,在美國,這類研究是冷門。但植物具有最強大的再生能力。後來我還研究過卵細胞如何成熟。
雖然沒有刻意去選擇,我之前做的那些東西都對我今天的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很有幫助。可見,重要的不是你的題目,而是你有沒有扎紮實實去做。
提問 :你選擇幹細胞研究方向時,預見到過今天的成就嗎?
俞君英:知道這項工作很重要,但並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當時是下決心做一輩子的。
提問:幹細胞的相關研究還會繼續熱門嗎?
俞君英:會,但最近好像有點過熱了。
提問:對今天的學生,應該繼續做研究還是去工作,你有建議么?
俞君英:看個人喜好吧。當然,你一旦作了決定 ,不論決心做什麼,都該踏踏實實去做,以免浪費資源。
提問:湯姆森實驗室對你們的研究成果都申請了專利,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會阻礙再生醫學的進一步研究和套用嗎?
俞君英:專利對基礎研究和早期的套用研究都不是障礙。藥廠想做商業用途的話,付錢也是應該的。
提問:你將來的方向會轉向套用嗎?
俞君英:應該不會,企業界雖然可以提供一些錢,但他們的資金都是支持最接近套用的成果的,科學研究有時需要經歷一些看不到套用前景的階段。另外,我做研究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喜歡僅因為這個目的而工作。
提問:據說你這次是來國內考察研究環境,會回國工作嗎?
俞君英:最近幾天,我參觀了國內的幾個實驗室,確實有些人為了真正發展中國科研工作作了很多事情。但我個人而言,要不要回國還要回去好好考慮。
在國內做PI的話,我的資金並不是問題。但我的幾個顧慮包括:有沒有一個好的研究環境,有沒有與足夠優秀的同行進行交流的氛圍;能否招到合用的學生,尤其是好的post 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