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效儒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被選調入京,任宮廷內閣大臣。 1911年,辛女革命爆發,清帝遜位,中華民國政府成立。 民國十八年(1929年),侯效儒病逝於北京,享年56歲。

侯效儒,字徵若,1875年出生於慶陽縣城北街佑德觀巷一富裕家庭。少年立志,勤奮為學,加之秉性聰慧,在慶城文廟私塾學習期間,過目不忘,下筆千言,一揮而就;且言行儒雅,品學兼優,都稱他為神童。清德宗光緒十九年(1893年)朝廷派最高學台到慶陽府考試院監考,他成績名列前茅,以撥貢的標準被子涼高等中學錄取,深造3年。赴蘭州參加鄉試,在2600名生員中,他中前10名舉人。1897年,朝廷授他為廣東重陽縣縣令,次年升任廣東知府。期間,他看清楚了清王朝的極端腐敗,認為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同情和嚮往革命,因此,與孫中山有著秘密的往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被選調入京,任宮廷內閣大臣。俄國與我軍在庫頁島發生爭端,侯效儒以清政府的外交官身份赴俄國交涉。他針鋒相對,據理力爭,使俄國使者理屈詞窮,賠償我國黃金2萬兩,受到朝廷的褒獎。次年,光緒皇帝以侯母李氏教子有方,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1911年,辛女革命爆發,清帝遜位,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孫中山先生在與侯的交往中,認為侯效儒思想進步,才華橫溢,而且曾同情和幫助過革命,即任命他為總統府前7名常駐議員,經常參與總統府的重大議事活動。民國二年(1913年),蔡鍔將軍被袁世凱調來北京,常住在侯效儒的家裡,兩人經常談古論今,評議國家大事,意見甚洽。袁世凱陰謀稱帝,他與梁啓超策動反袁,並協助蔡鍔潛出京,輾轉回到雲南,組織護國軍反袁。袁世凱在做了80多天的皇帝夢後,嗚呼哀哉
侯效儒一心為公,潔身自好,聲譽頗佳。民國十三年(1924年),甘肅省臨夏軍界上層人士派人攜銀票10萬兩,求侯效儒議員為其活動甘肅省政府主席。侯曉之以理,善言相勸,將10萬兩銀票拒於門外。他家原有地千畝,他曾給弟弟寫信,勸其以低價出售轉讓給無地或地少的農民耕種。一次,近鄰占了侯家的牆地基,兩家爭吵不休,弟弟去信,要侯效儒寫信給地方官將其要回。侯效儒立即付信,引用古人名言勸說弟弟放棄牆基。他寫道:“兩家爭吵是為牆,讓他一步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其弟深受教育,讓於對方,和睦了鄰里。
侯效儒擅長書法,在慶城、西峰等地都有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西峰祖師廟月牙大匾上的楷書,結構嚴謹,筆力雄健,常引人駐足觀賞。民國十八年(1929年),侯效儒病逝於北京,享年5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