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選拔賢才,開科取士,並破例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參與朝政。訊息傳出,天京城為之一震,賢才淑女,踴躍赴考。雖戰亂不久,但聲勢之浩大,禮儀之隆重,在當時實屬罕見。
開科之日,地處夫子廟的考試院(今江南貢院)外火炮齊鳴,炮聲中,繪龍畫鳳的考試院大門徐徐打開。當時正主考是楊宣嬌(詳細詞條見洪宣嬌詞條),副主考是張婉如、王自珍。應試女子二百多人。試題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書香門第出身的南京女子傅善祥,因受翰墨之薰陶,經書典籍無所不通,詩詞歌賦無所不能,而且生得聰明伶俐,端莊大方,才貌雙絕。她獨辟“難養”之說,舉了很多自古以來賢淑女子助夫之功,為天王洪秀全所欣賞。三天后,鑼鼓喧天,禮炮齊鳴,大紅金榜高懸於天王府前,傅善祥以才學兼優考取女科狀元,洪秀全除賞賜黃緞一匹、紅縐二匹外,又特賜花冠錦服,洪宣嬌親自為她戴花,傅善祥披紅掛彩,跨馬遊街,一路上鑼鼓笙簫,吹吹打打好不熱鬧,遊行三天,城中百姓夾道爭看,這件事轟動了整個京城,“但見街頭巷尾中,眾口連呼傅狀元”。
三天后,傅善祥被派到楊秀清東王府擔任女簿書,相當於主任秘書。二十多歲的傅善祥性情溫和,文思敏捷,很快取得了東王的賞識和信任,封為東殿尚書,批答章奏,撰寫來往公文,參與機要,成了東王府運籌帷幄的得力助手之一。
太平軍自金田起義後,鑒於軍事行動的需要,將隨軍家眷單獨組織起來,擔任後勤工作,稱為“女營”。定都天京後,改稱“女館”,嚴禁男子入探,夫婦同居,亦犯天條當斬。可是天長日久,引起不滿。傅善祥很想改革,便婉轉地向東王進言:“天王在永安時,答應攻下金陵為登天堂,許夫婦團聚,今仍不準有家,不足服眾”。東王與天王商量後,下令許夫妻一月團聚一日。不久,清軍大舉攻城,糧食緊缺,庫金入不敷出,每年還要拿出幾萬兩銀子養活十三、四萬婦女,實在是個不小的負擔,傅善祥再次大膽向東王建議,撤銷女館,許夫婦回家團聚,年輕未婚女子亦令婚配,這樣一來,既減少了軍費,又平息了怨言,東王和天王採納了傅善祥的意見,並令她主辦此事。傅善祥深入女營,把姐妹們的性情、年齡、相貌寫在紙上,一一為其撮合,拿著龍鳳合揮的青年男女,歡天喜地地向傅善祥道謝而去,“女館為之一空”。
兩年後,清軍派奸細張繼庚在太平軍中組織叛亂集團,但很快被東王楊秀清破獲。在審迅中,張繼庚反咬太平軍老戰士八百多人,連副主審官胡元煒也被牽連,楊秀清一怒之下,將這批人全部斬首。並把推薦胡元煒任主審的興國侯陳承瑢、衛國侯黃玉昆革去爵位,監押審查。傅善祥懷疑九千歲誤中奸細反奸計,便冒險進殿勸諫:“天朝有令,凡罪當誅,必有人證物證,今僅憑清妖口供,豈不造成冤案?萬望九千歲三思而行,免得將士離心”。不久,東王將陳、黃二侯放出,恢復了爵位。後來傅善祥又多次勸諫,均未被採納,便飄然而去,不知所終。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考題中除了孔子難養論的濫題,還有一道題是寫詩,規定“欸一聲山水綠。”傅善祥的答案同樣精妙至極,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艫聲聽未了,
山水送孤帆。
對面青如畫,
回頭綠滿岩。
半空雲裊裊,
一帶水巉巉。
船尾澄流迥,
峰腰旭照銜。
青疑留古岸,
翠欲上征衫。
流響驚鳧雁,
濃蔭郁檜杉。 [編輯本段]二.非女狀元說 歷史誤讀:太平天國虛構女狀元的神話
說起中國古代的女狀元,現在無人不指的是太平天國的才女傅善祥,就是在中國社科院圖書館收藏的“傅氏族譜”中,也記錄著這樣一副歌詠傅氏歷史名人的對聯:“學士科舉列榜首,巾幗鼎甲第一名。”上聯指清代密書院大學士傅以漸,他在順治年間曾經考取過進士第一名,此人為官清廉節儉,學者敬其為星岩先生;下聯指清代太平天國恩賞丞相傅善祥,意思就是說,這位金陵傅氏家族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
現在不少史料中也說,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於南京後,“令女官舉女子應試”,也就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嬌做主考官。傅善祥考中鼎甲第一名,名列榜首。旋即,東王楊秀清將她選入東王府,先後任“女侍史”、“簿書”、“恩賞丞相”等職,成為東王政務上的有力助手,並對太平天國的政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陵女兒傅善祥以其特殊的身份,在特殊的歷史時代,留下了特殊的一筆,給了後人一份特殊的感念。但是,一段時間以來,又有許多資料質疑傅善祥的女狀元的身份,更有資料說,太平天國開女科舉一事純屬子虛烏有。既然太平天國沒開女科,那么怎么會有女狀元脫穎而出呢?目前,質疑傅善祥的女狀元的身份理由有三:
一、記載太平天國開女科舉一事,首見於虛構的著作《盾鼻隨聞錄》。
太平天國開考女科,其說盛傳於世,因太平天國主張男女平等,謂世間男女都是上帝的子女,反對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觀念,在朝內、軍中並皆設立女官,以致其開女科的傳說,令人相信,遂以為真有此事,然遍考太平天國文獻,實找不到天朝有開女科的制度。不知是由汪堃的《盾鼻隨聞錄》偽造於前,還是沈懋良的《江南春夢庵筆記》沿襲於後,竟編出一個女狀元來。好事者又就此而偽造題目,偽造文章,五花八門,遂使人目眩驚奇,訝為千古未有的創局。
二、太平天國設女科的事實是假造出來。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辨偽集》,將兩書作偽的地方,列表對照,考出其來源,茲錄其說中關於《江南春夢庵筆記》謂太平天國女科是虛構的一段如下:
虛上加虛,假中更假,例如作偽者所根據的《盾鼻隨聞錄》說太平天國“以江寧人傅善祥為女狀元,又女榜眼鍾姓,女探花林姓”。按記載太平天國開女科舉一事,是首先見於這一部以虛構著名的《盾鼻隨聞錄》上的。有些史學家遍考曾親在天京參加過太平天國工作者的記載,如謝介鶴的《金陵癸甲紀略》、張汝南的《金陵省難紀略》、知非子的《金陵雜記》、佚名的《粵逆紀略》、馬壽齡的《金陵癸甲新樂府》,以及張德堅根據情報編纂的《賊情彙纂》,都沒有記載這一件事。《金陵癸甲紀略》是記有傅善祥的,但只說她是東王女簿書,而沒有說她是女狀元。所以《盾鼻隨聞錄》所記太平天國開女科舉及女狀元榜眼探花姓名一事,是十分可疑的,大概就是汪堃捏造的。但在汪堃的記載裡面,所說的女榜眼、女探花還是有姓無名的,到了這個作偽者的手裡,竟進一步虛上加虛,假中更假,把名字、身份、來源都編造了出來!
羅爾綱對這一問題的探討是很注重史實的分析的。現在有專家把兩書原文,及後來《太平天國野史》所添造的考官、考題與傅善祥的上書等事,從當時的考試制度再作進一步分析,更足以證實太平天國設女科的事實是假造出來的。
據《盾鼻隨聞錄》卷五《摭言紀略》云:“賊令女百長逐館搜查,凡識字女子概令考試,以江寧人傅善祥為女狀元,又女榜眼鍾姓、女探花林姓,均取人偽府授女掌簿偽職,林姓三日即自盡。”《江南春夢庵筆記》云:“癸丑嘗設女試,以傅善祥、鍾秀英、林麗花為鼎甲。傅傳祥上元書吏之女,自願應試者;鍾即鍾芳禮所掠之女,林即林鳳祥所掠之女,皆非本姓也。發女榜後,俱入偽宮,隔數日發還,並傳其父謝恩,人鹹悔之,故甲寅歲無一應者矣。”
《太平天國野史》云:“太平朝既開科舉,復舉行考試女子之典,正主試為洪宣嬌……題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全章,應試者二百餘人。金陵傅槐女善祥所作,獨力辟難養之說,引古來賢女內助之功,卷薦後為天王所激賞,拔置第一,飾以花冠錦服,鼓吹遊街三日,閭閻群呼為女狀元;第二名為鍾氏,第三名為林氏。”
就這三種記載看來,作偽者一個比一個加多。後來輾轉記錄,皆是根據這三種資料而來的。茲將其假偽面目,考校指出,以供讀者參考。
《盾鼻隨聞錄》和《江南春夢庵筆記》中有關傅善祥的記述,以太平天國當日情形考之,則知其完全不確。考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初入南京,是不許人有家室的,況林鳳祥癸好三月即與李來芳,即李開芳等率眾北伐,未在南京,何能有掠女考試的事?鍾芳禮雖在南京,既無家室,亦焉能置掠女於女館?且遍考太平天國檔案筆記,絕無軍官掠女的行為。按鍾、林二人之父,如是鍾芳禮、林鳳祥,則本是太平天國的官,何以會悔?作者欲掩飾上面所引的真實憑據,加以對證,自可以看出是任意附會、隨口亂講,而不覺將作偽的馬腳露出來了。
據《太平天國野史》所載,編造出正主試洪宣嬌,副主試張婉如皖人、王自珍鄂人的話。殊不知“主”字是太平天國避諱字,如何能用作考官名稱?至於偽造的試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全章,更是違反了太平天國的考試制度,因太平天國原是禁止人誦習四書、五經,違者有罪,法令如此,哪有會出《論語》題目的呢?且太平天國主張男女平等,伸張女權,更不會出此輕視女子的題目。傅善祥所作力辟難養之說,為天王激賞的話,題目既然是偽造,文章自然是空中樓閣了。種種謬誤,不足為訓。
三、傅善祥確有其人,是女簿書而非女狀元。
考察傅善祥,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女簿書而非女狀元,南京人現尚傳說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東關頭附近。既有其人,當以謝介鶴《金陵癸甲紀略》所云為可據,其說云:
女簿書,東賊逼取民女識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餘歲,自恃其才。東王聞之,選入偽府……病癒,善祥得隨意往各女館,無所禁,遂不知所終,或雲逃去。
由此可見,當時傅善祥進入東王府之時,只是女簿書,而非女科狀元;倘是女狀元,必不說是女簿書,而其所載傅善祥呈東王的文淺顯明白,亦不似《太平天國野史》依仿偽造的呈文加上許多浮詞泛語。那么真實的傅善祥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呢?
據有關史料記載,傅善祥,金陵人,幼熟讀經史,精於女工,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才女。太平軍陷江寧,擄入軍中,見其習書善寫,用為女簿書,一直在東王宮中掌文書。傅善祥貌美得東王寵,恃寵而驕,批閱文牘,屢罵諸首領豬狗不如。東王楊秀清偵知傅善祥語侵及己,大怒。即以傅善祥吸食黃煙為罪,逮之枷於女館示眾。情急之下,傅善祥親筆作書於東王,備極哀憐。東王憐之,遂釋其罪。傅善祥得間逃去。東王派人大索,不得。
從上述三大理由不難看出,女狀元傅善祥只不過是天平天國虛構的神話。而太平天國從天王洪秀全到東王楊秀清,以及屬下諸王諸丞相,大都是編造的神話的高手,編造神話起來無不爐火純青,遊刃有餘,像編造女狀元傅善祥這樣的神話恐怕都綽綽有餘。
相關詞條
-
侯
侯姓,主要來源有五支:出自姬姓;黃帝時史官倉頡的子孫有以侯為氏者;出自姒姓;春秋時鄭國共叔段之子共仲被莊公賜姓侯;以及由改姓而來或其他。侯姓在宋版《百家...
簡介 部首筆畫 演變過程 侯hóu 侯hòu -
胡善祥
胡善祥(1402年5月20日—1443年12月05日),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女。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妃。明宣宗即位,立為皇后。...
人物生平 家庭成員 墓志銘 史料記載 影視形象 -
鄧錫侯
鄧錫侯(1889年—1964年),字晉康,四川營山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人士、軍事家。1937年率領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1906年棄文習武...
簡介 起家 軍閥時期 積極抗日 反對內戰 -
上谷侯姓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據《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相傳他是今河...
中華上谷郡侯氏之源流 居庸顯族侯氏 上谷侯氏由來 中華侯氏源流歌 中國杜鵑花都黔西賦, -
侯[漢語漢字]
侯,hou,從人從廠從矢,象張布;矢在其下。箭(矢)向山崖(廠)射去,本義:箭靶;後加上了“人”,有“射侯”之禮,寓意能力高強的男子,引申為有本事的人、...
簡介 部首筆畫 演變過程 侯hóu 侯hòu -
侯祥[演員]
侯祥,1985年10月24日生於北京,在北京市朝陽藝術職業學校畢業,然後投身於演藝事業中。曾主持教育台《創想之夜》。
個人經歷 作品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30日),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散文家。明戶部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
人物生平 文學特點 故居 文風與爭議 -
侯曉
侯曉公諱曉,字行己,號端士,一號宏仁,唐昭宗進士,河南密縣人,後遷山東兗州,復遷西蜀重慶府巴縣擂鼓灘擺陣河,唐昭宗時以進士官至衡州(今衡陽)刺史,昭宗景...
人物生平 曉公先祖 曉公後世 湖南靖港齊賢公後裔派語(接舊派述) 房支 -
侯祥[中國青年演員]
侯祥是一名中國青年演員,1985年10月24日生於北京,在北京市朝陽藝術職業學校畢業,然後投身於演藝事業中。曾主持教育台《創想之夜》。
個人經歷 電影作品 電視作品 話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