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俑作為樂舞百戲俑中的一種是四川東漢墓中習見的題材。最傳神的是持鼓侏儒俑,一般多稱為說唱俑,這類俑極為真實地刻畫出當年豪族地主為了享樂,驅使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侏儒,在人們面前故作滑稽姿態供人笑樂的情景。現考古發現10餘件,其中成都天迴山3號崖墓和1963年出土的兩件最為精彩。而到唐朝,唐人似乎對侏儒情有獨鍾,不僅史籍記載比比皆是,更能從考古發現中得到明證。目前陝西與河南地區均有發現。唐代侏儒俑有的發現於皇族墓內,有的出土於達官貴人墳中。可見他們和先輩一樣,或棲身於皇宮內廷,或為官貴之家所蓄養。而更讓唐人感興趣的則是通過進貢、販賣而來的外國侏儒,唐代鄭仁泰墓就出土兩件面相為蒙古人種的侏儒俑。
唐代侏儒俑
高18.5cm。此俑為胡人形象,頭戴圓盆形帽,身穿窄袖翻領束帶齊膝長衣,袒胸露腹,說明身處炎熱的夏季。其一手下垂,一手握拳,手中所持之物已失。從形象上看此俑應為一侏儒。唐朝的侏儒一般由地方進貢朝廷,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貢,號為“矮奴”。有些則是國外進貢給唐朝的。從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看,這些充斥宮廷和世族貴胄之家的侏儒,或作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娛樂,或服侍主人,乾一些雜役,或專門充當肉幾,讓主人坐於其身。1949年以後,在陝西、河南等地的唐朝高官貴戚墓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侏儒俑,眾多侏儒俑的出土,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