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鶴崗市鐵路醫院中醫科醫生
佘景志 男,1951年12月27日生,吉林省榆樹縣人。黑龍江省鶴崗市鐵路醫院中醫科醫生、副主任。現任鶴崗鐵路醫院中醫科主任兼中國保健科技術學會會員,國家高職稱專家出訪團團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鶴崗市民建委員。一九九一年被選入成都科技大學醫療人才編輯委員編委,一九九六年編寫《濕氣中毒10例》被選入《中國醫學衛生學術文庫》,在近三十年來研究各種病毒性肝炎有突破成就,在三千名病例中治癒率達75%以上,尤其對過敏性紫癜更有奇效,在近一千名病例之中,只有一例復發,其它均痊癒,同時療程短,療效快,純天然中藥,受到患者的好評。一九九八年撰寫《用活血化於方法治療胸痹(冠心病)的體會》被收錄“東西醫學研究”一書,由香港醫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已發至歐洲各個國家,受到大多數醫家的認可,並在德國發表。一九九九年撰寫《淺談養生保健》一文受到中國保健科學技術學會專家評審,特授予“人類健康”中國特色醫療人才榮譽證書。一九九九年五月應德國的邀請出席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三十日全球遠程醫療協作國際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論用活血化於治療胸痹(冠心病)的體會》受到了各國醫學專家的好評。在會上由德國專家世界衛生組織發給“人類健康傑出貢獻榮譽證書”,一九九九年八月初又入編《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一書,同時也入編《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他為該會會員。同年同月由國際華佗醫藥學院評為當代華佗。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參加了第三屆李時珍世界醫學成果、醫護業績博覽會暨國際榮譽評獎會。獲得“李時珍”國際最高金獎榮譽。人生經歷
1951年,佘景志出生在吉林省榆樹縣一個中醫世家。祖父早年在鄉間行醫,是當地很有名氣的郎中。到了父輩,開始對中醫有了系統的研究。民國期間,父親曾在長春中華民國中醫院學習,從師名醫張興齋,專攻中醫理論和治療。名師出高徒,佘老先生在當時的吉林的榆樹一帶名聲鵲起。佘家兄妹六人,有四人子承父業,形成了地地道道的中醫世家。排行老四的佘景志,從小耳濡目染,會說話起就背誦“湯頭歌”、“四百味”、“脈決”等等。會寫字時就幫助父親抄寫藥方,十來歲就經常跟隨父親出診。由於他天資聰慧,肯於吃苦,得到了父親的真傳。1968年高中畢業後便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經過幾年的努力和實踐,在家鄉一帶也小有名氣。
1977年,經親屬介紹,佘景志隻身一人來鶴崗行醫,並被紅旗鄉衛生所錄用。由於醫術超群,為人誠實正直,每天都有許多上門求醫問藥。一位好的醫生就是患者的希望。佘景志高超的醫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使他的名氣傳遍鶴崗方圓百里。新華農場胡團長的愛子因患發育不良症,說話和走路都十分困難,經人介紹,找到了佘景志,看到孩子的病情嚴重地影響著學習和生活,佘景志急在心上。他憑著多年的經驗,為孩子精心調理和治療。不到半年,孩子身體得到了正常的發育和成長。經胡團長推薦,佘景志調入新華農場醫院,他從一名鄉村郎中成為了國營農場的正式醫生,並在當年合江地區比武考試中,以第二名的成績轉為國家幹部。穿上了象徵著健康使者的白大衣,面對來之不易的工作環境和機會,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憑著高超的醫術和對患者的滿腔熱情,每天都忘我地學習和工作。漸漸地,許多慕名而來的患者都點名找佘醫生看病。
一個滿腔熱情投身農場醫療事業的青年,卻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個別人的“眼中釘”。由於他的就診率是其他醫生的幾倍?由於他的知名度超出了幾名老醫生?還是由於他的醫術在同行中是驕驕者?或者是他來了沒多久就成了“出頭的椽子”?佘景志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和答案。
1980年夏天,他被無情地調到農場後勤工作。一位才華出眾年輕有為的醫生被剝奪了為患者看病的權利,和農工一樣,春天種地,夏天鋤草,秋天收割,冬天打場。他經常一個人默默地流淚,他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地工作,認認真真地行醫,為什麼會遭到如此地對待。但性格倔犟的佘景志不但沒有消沉,而在勞動之餘挑燈夜戰,學習和研究中醫理論,並偷偷地為上門求醫的人看病。佘家小院經常坐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等待求醫的患者。每天晚上收工回來,看到那一雙雙期盼渴望的眼睛,他忘記了所有的疲勞和痛苦,更堅定了他繼續研究和探索中醫,為人們解除病痛的決心。眾望所歸,在團領導的干預和民眾的強烈呼籲下,18個月後,佘景志終於回到的農場醫院,開始從事他熱愛的中醫事業。那一天這位堅強的漢子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為了鼓勵這位矢志不渝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農場領導派他到黑龍江省幹部進修學院進修,為他創造系統學習,開拓視野的機會。又派他參加中國中醫專家代表團出國考察和學術交流。看到德國對中醫學的科學研究,佘景志萌生了創辦一個集醫療、食膳、藥膳和研究為一體的醫藥研究所的想法。但是,實現這一夢想,首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1984年,他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不顧院領導和同事們的挽留,向院領導遞交了停薪留職報告,創辦了全市第一家個體診所。從此,在他的生活中,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有的只是反覆地學習、出診、實驗。診所、患者、中藥和各種中醫學書籍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內容。疑難病症一例一例研究。《皇帝內經》、《傷寒瘟病》、《神農本草經》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他一部部啃讀。寫下了幾十萬字的病理分析和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