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陸古

何陸古

何陸古,1934年9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邦加島檳港市,家中兄姐六人,其排行於末。祖籍廣東省台山縣。利用歸僑的身份加強對外聯絡,歷年來共接待“三胞”客人近百次,引進外資2200萬元,為湖南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其父租種香蕉園為業,其母替人縫補以資家用,生活貧困。

印度尼西亞原是荷蘭的殖民地,經濟蕭條。1942年,日本的入侵使得原本貧苦的人民更加雪上加霜。何家庭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其幼年時期借住大姐家中。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民眾得以安生,生活稍有改善,其與三姐回到母親身邊,獲取了上學的機會。1946年6月,入檳港中華會館讀國小,學習刻苦,成績優異。

1952年,幾經努力的何終於升入檳港中學學習,在老師的幫助下,於學校半工半讀,維持學業。此時新中國已經建立,政治、經濟建設欣欣向榮,在世界上造成了廣泛的影響,印尼僑民亦掀起了民族熱潮。受此形勢影響,其加入了當時本島進步的社團組織“邦加檳港僑眾學習社”,利用社刊、學習等形式,努力宣傳和倡導祖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介紹新中國情況。1953年6月,其在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堅持一邊參加中學學習,一邊在社團夜校義務授課,講授知識,介紹祖國發展,宣傳祖國政策,傳播中華文化,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1954年,幾經艱難的何終於完成了中學的學業,懷著對祖國的深深熱愛,歸國之情強烈,但受困於經濟壓力而無法成行,只得任教於本島勿里洋十四號巴力公民學校,籌措經費。1956年6月,其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並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同年8月到湖南長沙市一中繼續高中學業。1958年考入湖南株州工業專科學校,學校當時剛剛成立,條件非常艱苦,其和校友一道用雙手建設校園,邊勞動邊學習,創造條件完成了學業。1961年9月,畢業分入湖南農學院農機系擔任教學工作。

1982年11月,何陸古加入中國致公黨,1986年任致公黨湖南省工委專職副主委,1987年任湖南省政協委員,1988年9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擔任參事後,積極參與參政議政、招商引資和對外聯絡等工作,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堅持每年多次下市縣調研,深入開展研究,努力反映社情民意,為提高參政議政的水平,堅持編寫“資料與信息”刊物。利用歸僑的身份加強對外聯絡,歷年來共接待“三胞”客人近百次,引進外資2200萬元,為湖南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