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文集第五卷著作卷

內容介紹

本卷收錄《國中外國史》、《高中外國史》上下冊。繁體字豎排版。

作者介紹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華後溪河村人,擅西洋史研究。一生在史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著述甚豐。他著有:《通史新義》、《新史學》、《歷史研究法》、《歷史教育法》、《西洋史學史》、《中古歐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歐洲史》、《近世歐洲史》、《浙東學派溯源》、《程朱辯異》等十多部專著,其它零篇散幅,為數更多。
1903年中秀才,同年入金華府立中學堂讀書。1906年,何炳松以優異成績被保送入浙江高等學堂預備科學習,後升入正科,於1912年畢業。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獲省府公費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次年考入威斯康辛大學,學習歷史學和政治學。何炳松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異,第二年已成為該校的兼職助教,負責收集有關遠東及中日關係的資料,1915年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又轉入普林斯敦大學研究院,專攻現代史和國際政治,1916年獲得碩士學位歸國。
工作簡歷 1917年學成回國,初任浙江省長公署助理秘書,不久即改任省視學。同年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去北京,任北大史學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師範英語部主任,兼代史地部主任。他的著作譯作《新史學》即成於此時。1922至1923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23年7月省立一師與省立一中合併為新省立一中,任為首任校長。1925年任武昌師範大學校長。1926年何炳松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先後任史地部主任、國文部主任、編譯所所長、大學叢書委員會委員等職。主編《中學史學叢書》、《教育雜誌》等書刊,兼光華大學、大夏大學教授。1934年被選為中華學藝社理事長。1935年受聘任國立暨南大學校長,後期曾兼任東南聯合大學籌委會主任;抗戰勝利後不久,受命改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1946年6月,何炳松調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卻因病未能到任。同年7月25日逝世於上海中華學藝社。墓葬金華城北道院塘。
何炳松為現代著名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甚豐,他撰寫《歷史研究法》、《通史新義》、《程朱辯異》、《浙東派溯源》,譯有《新史學》、《西洋史學》、《歷史教學法》,並編譯了《中古歐洲史》、《近世歐洲史》等,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學教材。他的著述融會古今,學貫中西,曾被譽為“中國新史學派的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