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何明光是眼科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臨床治療和農村基層的防盲技術專家。1997年開始全職在中山大學眼科中心防
盲辦工作,在青光眼的發病機理研究,瞄準華人高發的眼病閉角型青光眼,在華人發病特徵、患病率、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所帶領的團隊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四個閉角型青光眼研究團隊之一,研究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研究結果多次在國際著名眼科雜誌發表,在標誌性的國際會議作大會發言,在包括歐洲規模最大眼科專科醫院的Moorfields眼科醫院和新加坡國立眼科醫院作特邀演講和講座。何明光具有優秀的國內外教育背景,重視國際性的合作和交流,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和中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時,他在眼科流行病學研究方向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並且取得國際公認的學術成績。1997年在當時眼科醫院院長的李紹珍院士教授下,參與組織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 NEI/NIH)與中山眼科中心合作的流行病學調查項目,論文2篇發表在美國眼科雜誌Ophthalmology發表。其中反映眼病患病率和白內障手術情況的文章,為世界衛生組織引用,同時引起了國際獅子會重視,作為其後在中國開展“視覺第一”項目的依據,國際獅子會為該項目投入3000多萬美元,為中國貧困地區的白內障盲人做了大量的復明手術。
人物事跡
為農村和社區基層醫療服務
何明光是一個富於社會責任感的優秀醫務工作者,199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剛留校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即被李紹珍院士相中,作為其基層防盲治盲工作的助手,長期奔走、駐紮在廣東省最邊遠和最貧困的農村地區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農村醫療工作任務的艱巨繁重和醫療環境的簡陋是難以想像的,醫療組成員收入又很微薄,下鄉的醫療隊員難以安心工作,常常趁補充藥品和設備時輪流替換回家,要心甘情願的終身投入基層工作,是需要相當大的毅力和責任感。廣州的繁華和便利總是讓人留戀,然而農村貧困盲人極端的缺醫少藥的窘苦狀況給何明光更多的是震撼、同情和留下來繼續努力工作的動力。他主動向醫院領導申請,定崗為中山眼科中心防盲工作的專職人員,並立志將基層防盲工作作為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由於常年在農村工作,許多農民朋友已經將他視為自己眼睛的保護神,每次醫療隊離開一個地方,總是會出現許多令人非常感動的場面。
探索、推廣農村基層眼科服務新模式
何明光默默無聞的奉獻得到了中山眼科中心認可和重視,並受到國際防盲組織的高度關注。在1998~2001年,他在英國倫敦大學眼科學系進一步求學深造,他利用各種機會向國際防盲組織學習和交流防盲工作經驗,為進一步推廣中國基層防盲工作構築了良好的平台。結束深造後,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國發展,為國家效力。2001年回國後,何明光協助負責美國最大的國際防盲組織海倫凱勒防盲組織(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在中國的所有研究項目。該項目除了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培訓基層眼科醫生,還提供醫療設備、藥品以及手術耗材,支持大規模防盲項目的開展。回國後,在中山眼科中心的支持下,他凝聚了一支創新能力強、勤奮敬業、紮根基層防盲工作的研究團隊,通過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逐漸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工作經驗和模式:選擇基層醫院——培訓基層醫生——提供手術器材和手術耗材(中山眼科中心和國際防盲組織支付費用)——開展防盲手術和治療。基於這一理念,已經在廣東的三個基層醫院(陽江、陽春、惠東縣)建立了基層防盲點,已為1萬多名盲人提供了免費和低價的優質白內障手術,該工作受到了衛生部、全國殘疾人聯合會等的表彰。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困擾,何明光奔走於世界各國,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傑出的才能,為中國的防盲工作獲得了國外大量慈善資金資助,為基層最偏僻的農村地區工作的眼科醫生提供技術和服務意識培訓。
在重點關註解決農村貧困盲人問題的同時,何明光以他敏銳的視覺將目光投向了城市社區的防盲工作。2002年在政府和醫院的幫助下,他負責開展了針對城市老年人的青光眼篩查項目,並對發現的青光眼患者提供了部分免費的治療,並以此項目為基礎,申請獲得國外100多萬人民幣的資助,順利開展了對1萬名廣州市的老年人進行為期3年的免費青光眼篩查工作。同時,當他察覺到城市弱勢群體兒童(外來工子弟和生活困難市民子弟)存在較嚴重的視覺問題後,申請得到了國際防盲組織HKI 50萬美元的資金贊助,為5萬名城市弱勢群體兒童免費進行視力檢查,視覺關愛,並為1萬名有需要的兒童免費提供高質量的眼鏡。
務實創新
何明光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和中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尤其注重把所學的知識密切結合本職工作,並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為了中國基層的防盲事業,他起早貪黑,每天工作到深夜,他的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青光眼和近視的發病機理方面和研究,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解決中國的高發病上,用科研解決實際問題,解決長期困擾華人的視覺健康問題。他瞄準華人高發的閉角型青光眼和近視,在華人發病特徵、患病率、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其研究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同,他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眼科雜誌發表18篇,並多次以會場主持人身份在標誌性國際會議上宣讀研究成果,此外,他還在歐洲規模最大眼科專科醫院的Moorfields眼科醫院和新加坡國立眼科醫院作特邀演講和講座。其中,在2005年維也納世界青光眼大會、2006年東南亞青光眼大會、2007年世界青光眼大會等國際會議所宣讀的論文被評為大會最佳論文。2006年的國際青光眼學會上,他身為流行病學分組的共同主席,組織閉角型青光眼全球共識專家會議,制定了全球性的診斷和治療指南。同時,他還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負責眼科屈光不正矯正等研究計畫的制定。他所帶領的團隊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四個閉角型青光眼研究團隊之一,他本人也入選國際青光眼青年顧問委員會委員和兩屆世界青光眼大會、國際近視眼大會、亞洲眼病研究大會(Asia ARVO)和東南亞青光眼大會的國際專家組織委員會。相繼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英國Fight For Sight基金、國際合作基金:海倫凱勒防盲組織(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等多項項目。
基於在眼科研究領域所獲得的出色成就,許多國際性的學術研究機構主動要求進行合作,國際知名的合作單位有: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全美眼科排名第一的Johns Hopkins大學的Wilmer眼科醫院、歐洲最大的眼科專科醫院Moorfields醫院、澳大利亞Melbourne大學、美國Duke大學、新加坡國立眼科醫院等。由於他優秀的外語交流能力,樸實、誠懇的人格和勤奮的工作作風,許多國外的合作者都是從科研項目的合作開始,最終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長期的合作者和支持者,為可持續開展防盲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