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延壽

何延壽(?~前57年),字長公,西漢大臣。 何延壽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他治理地方,以感化為主,深得民眾擁戴。 幾年以後,韓延壽調任東郡太守,由黃霸來接替韓延壽治理潁川。

何延壽(?~前57年),字長公,西漢大臣。原籍燕國(漢武帝第三子劉旦的封地,範圍包括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端)人,後徙居杜陵(今西安市東南)。其父韓義,因勸諫謀反的燕王旦而遭迫害,朝廷遂提拔何延壽為諫大夫。後歷任淮陽、潁川、東郡太守、左馮翊等。
何延壽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他治理地方,以感化為主,深得民眾擁戴。河南潁川多豪強,歷任郡守均不易治理。他上任後,經常召集地方父老,設宴求教,逐個地向他們詢問民問風俗和老百姓的疾苦,勸導百姓以和睦友愛來消除怨恨,並制定婚喪嫁娶的法規,反對鋪張浪費。在他的感召下,潁川社會風氣迅速好轉。幾年以後,韓延壽調任東郡太守,由黃霸來接替韓延壽治理潁川。黃霸在其治理基礎上實現了大治。
何延壽崇尚禮義,喜歡教化。他每到一處,一定要聘請當地的賢士,以禮相待,加以任用,並廣泛地徵求他們的建議,虛心地採納他們的批評意見;他大力舉薦在喪事中推讓祖先遺產的子弟,表彰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美德;修建和整頓學校;在春秋兩季鄉射比武中,設定鐘鼓管弦,吹奏古樂,推廣賓主迎送揖讓的禮儀。每當修築城牆,收集賦稅時,總是事先明令通告規定期限,把按期執行看做一件大事。這樣,下屬和百姓們都敬畏他又擁戴他。他對屬下的批評意見亦能虛心聽取,從諫如流。一次外出時,一隨從因遲到而遭他指責並準備懲治,後來他了解到這位隨從遲到是因為老父突然來到而忙於接待時,便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決定。他在東郡任職的三年中,真正做到有令就行,有禁就止,言出法隨,以至各類案件大大減少,使東郡成為全國治理成績最好的一個郡。
在任左馮翊時,何延壽去高陵途中遇兄弟二人為爭田產而告狀並相互辱罵,他為此非常難過,認為自己沒有管理好郡內民眾,責任在己,遂閉門思過。此事感動了地方官吏,也感動了告狀的兄弟倆,何延壽耐心勸導他們兄弟要和睦相處。此後,郡中百姓關係融洽,再沒有為了爭執是非而到官府去打官司的。
何延壽與任御史大夫的蕭望之有矛盾,雙方相互指責對方侵吞公款。蕭望之列舉韓延壽在東郡時私鑄兵器等事件,上奏檢舉其超越職分,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公卿又把何延壽 對蕭望之的揭發視為誣陷典法大臣的舉動。公元前57年何延壽 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民眾千餘人相送並爭獻酒食,莫不為之流涕惋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