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何幼定,1966後出生,家住浙江省上虞市何家漊村。11歲的時候被雷管炸傷,雙目失明。因為生活所迫,他做了好多年的算命先生。2005年,他承包了上虞107畝土地,種植的蘑菇年產量高達12萬公斤;2007年開始做的養雞場月出欄2000多隻;他還開出了自己品牌的雜糧連鎖店,打入了杭州、寧波等地市場。這一切,他只花了3年時間。在當地,他被很多人稱為“奇人”。何幼定在身邊朋友們的幫助下,不但成了當地有名的“蘑菇大王”,還開辦了農家樂餐廳,他利用本地山坡散養的萬餘只土雞更成了外地食品企業眼中價值不菲的食材供應源頭。在浙江鷗凱骨谷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王偉的投資支持下,老何的蘑菇和雞更是有了銷售渠道的保障,他們合作在杭州開設的連鎖餐館成為穩定的銷售終端。
創業經歷
何幼定,為什麼不再去給人算命,搞起了蘑菇種植呢?這要從他的兒子何志宇說起。一次,老師出了個作文題:我的父親。面對作文題,何志宇不知道從何下筆。他覺得人家的父親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而自己的父親卻是個給人算命的,沒有什麼光彩之處,覺得低人一等。為此,何志宇幾天都悶悶不樂,回到家裡很少有話說。何幼定雖然看不見兒子的表情,但他還是察覺到了兒子的不快。幾經追問,何志宇才向父親道出原委。何幼定被深深地觸動了,他決心改行乾點給兒子長臉的事。然而,一個盲人又能幹啥呢?妻子說,村里土地充裕。何幼定說,盲人也幹不了別的,那咱就包田種地吧!就在他不知種啥作物好的時候,中央電視台《致富經》欄目播出了一個利用防空洞種植蘑菇的典型,這讓他很受啟發。同時,他也想起了自家有位遠房親戚在20多年前曾種植過蘑菇,但因為技術問題放棄了的事。現在,十里八鄉已經沒有人種植蘑菇了。何幼定對妻子說:“物以稀為貴,咱就種蘑菇了。”
2006年年底,何幼定與妻子打定主意後,兩人就忙活開了,搭棚、收稻草、集瓶子。2007年7月還專程從杭州引進300瓶蘑菇菌種。可種植並非一蹴而就,每一項活計里都浸透著何幼定與妻子的辛勤汗水。搭棚所需的50萬斤毛竹、50萬斤稻草,接種用的1萬隻鹽水瓶,除了毛竹可在當地取材外,其他的都要靠人工從各地收集而來。
何幼定說:“這些材料的採辦費盡周折,都是靠打電話聯繫的。就拿稻草來說,現在使用機械收割後,稻草很少了,而且種蘑菇的稻草有講究,必須是新鮮乾淨乾燥的晚稻草。從各家各戶零碎收購,成本也就高了。”
收稻草難,收購鹽水瓶也不容易。首先得四處托人從全市各醫院裡買,買來後還要高溫消毒。200多隻瓶子一鍋,要燒12個小時,焐8個小時。萬兒八千隻瓶子光消毒就用了半個多月時間,而且是不分晝夜,幾多辛苦可想而知。
付出與回報往往不成正比。就在何幼定一切準備完畢後,接種卻因菌絲出綠花而宣告培養失敗。首次接種失敗,讓何幼定直接損失了13萬元。“當時沒有退路可言,因為種植蘑菇所用的錢都是從銀行貸款和向親朋好友借的,不乾,拿啥償還?只有成功才有出路。”抱著這種信念,何幼定和妻子找到省農科院向專家請教。專家為他們的創業魄力感到驚訝,因為一般來講,初次種植蘑菇者投入都在5萬至6萬元,很少有像他們這樣大投入的。專家經過分析,認為接種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鹽水瓶里殘餘的化學物質干擾所致。
去年9月初,何幼定開始了第二次接種。為保證接種成功,他不僅購置了蘑菇接種瓶,還特意從省農科院邀請了兩位種植蘑菇的師傅做現場指導。接種後,夫妻倆每天像盼著孩子出生一樣期待著,他妻子更是天天鑽在菇房裡察看溫度。一天晚上,空調因電壓低而無法啟動,菇房裡的溫度升至36℃,急得夫妻倆半夜起來,跑到冰廠去買冰,好不容易才把溫度降至適宜蘑菇生長的溫度。
11月14日,何幼定的妻子像往常一樣去察看菇房,她看到了蘑菇床上鑽出了第一棵白蘑菇。妻子高興地叫起來:“蘑菇長出來了,我們成功了!”妻子的開心叫喊聲,讓何幼定如釋重負。那天晚上,何幼定高興地喝了一瓶老酒。
種植蘑菇成功後,何幼定有了底氣。今年初,村里不少人仍下農田外出打工,為了不讓土地撂荒,也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蘑菇種植,他又向村里承包了107畝地。考慮到村里山地資源豐富,不但環境優美,而且空氣清新,何幼定又想出了一個“利用山地資源養殖土雞”的點子。於是,他在開發蘑菇市場的同時,也開始從外地引進種土雞。就在何幼定實施“土雞養殖”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在外地的蘑菇銷售市場出了問題。原以為不愁銷路的鮮蘑菇,拿到杭州三里亭批發市場,卻意外地受到了同行的排擠。他們不僅把價格壓得很低,還不讓何幼定的蘑菇進入市場。無奈之下,何幼定和妻子每天蹲在市場外邊等到人家把蘑菇賣完後,再吆喝著賣自己的。時間長了,他的鮮蘑菇因能長時間存放不萎謝、不變色、不改變口味而成了搶手貨。原來排擠何幼定的那些商販競爭不過,反倒得等他賣完了才能上市。
市場讓何幼定變得聰明起來,他知道了什麼叫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於是,他開始琢磨起怎樣讓消費者自己上門來買雞、買蘑菇。經過一段籌劃之後,何幼定在本村投資建起了一個特色農莊,吸引人們主動上門來消費土雞和蘑菇。
就在何幼定打造和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條時,一位陌生的客人慕名來到農莊。這位客人名叫王偉,是一位專門搞餐飲的老闆。他的飯店一直以來都在用何幼定的蘑菇,可是自打何幼定自己搞起農莊以後,就很少再來城裡的市場賣蘑菇了。一段時間不用何幼定的蘑菇,王偉感到自己主打的菌類系列菜餚,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為繼續使用何幼定的蘑菇,王偉幾經周折才找到這裡。
王偉在聽了何幼定的創業史,看了他的蘑菇種植基地和養雞場後,深感這位盲人創業的艱辛,就決定幫助何幼定開發土雞養殖和蘑菇種植業。於是,兩人商定何幼定的土雞和蘑菇專供王偉的飯店,成為終端用戶。
如今,在何幼定的帶動下,周邊村已有23戶種起了蘑菇。為做大做強蘑菇養殖業,何幼定牽頭成立了蘑菇生產合作社,為社員釋疑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