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年[石屏師範創辦者]

何宏年[石屏師範創辦者]

何宏年,男,漢族,1918年11月8日生於雲南省石屏縣一個開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何瑛,四川高等師範學院畢業,有“知識救國”思想,創辦石屏師範並任校長,後出任鎮沅縣知事和元江縣縣長。其母朱鳳英也有一定文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36年在雲大附中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學生抗敵後援會”幹事。1938年9月參加附中抗日救亡課外工作委員會,深入城鄉開展抗日救亡宣傳。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雲大附中主辦革

何宏年 何宏年

命牆報《號角》,同年秋在石屏鍾秀女子國小以教書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

1940年初以箇舊《曙光日報》記者的身份開展工礦工作。1941年到石屏師範任教,組織“讀書會”,為革命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幹。1942年經地下黨組織安排到《雲南日報》社工作,先後任該報副刊《夜鶯》的編輯和採訪部主任。

1947年4月被派到思普區景谷縣益香、勐主開展統戰工作,開闢工作據點。1948年6月後,先後任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學分支部書記、勐主黨支部組織委員、景(谷)瀾(滄)六(順)軍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9年2月8日任自衛軍普光部隊政委,2月9日在解放思茅城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時年30歲。

人物事跡

1936年秋,何宏年考入雲大附中高二班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後,祖國大片土地淪喪,中國人民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何宏年懷著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的一顆赤誠之心,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7月中旬,何宏年與江毓琛、歐根等在雲大附中成立了“學生抗敵後援會聯合會”(簡稱“學抗”),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何宏年任幹事。他們經常參加示威遊行、歌詠、演劇、講演等宣傳活動;並於10月間,同妄圖控制“學抗”的國民黨雲南省黨部查宗藩等人進行了一場反控制的鬥爭,粉碎了國民黨的陰謀(後“學抗”仍被國民黨無理解散)。此時,省工委負責青運工作的李家鼎吸收何宏年參加黨的外圍組織“抗日先鋒隊”,何宏年更加勤奮學習革命理論,在政治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提高,更加自覺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9月,日機轟炸昆明,雲大附中遷至路南。何宏年參加附中抗日救亡課外工作委員會的工作,他發揮了自己文學創作與聲樂的特長,深入城鎮、農村和抗日部隊宣傳抗日,通過民間歌舞晚會,激發愛國軍民抗日的熱情,並通過路南縣教育局(局長是我黨地下工作人員)舉辦全縣中、國小教師訓練班、農民識字班,宣傳抗戰形勢,教唱抗日歌曲,組織城鄉聯歡晚會,鼓舞各族人民抗日救亡的鬥志。

1939年上半年,何宏年經歐根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何宏年與歐根、何萬泰在雲大附中主辦了革命牆報《號角》,何宏年以筆桿為武器,宣傳抗日救國,宣傳馬列主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號角》辦得非常活躍,對啟發教育廣大同學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起了重大作用。

1939年秋,何宏年從雲大附中畢業,地下黨派他到石屏鍾秀女子國小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地下工作。1940年初,滇南黨支部負責人孫仲以擔任箇舊企業家蘇萃農創辦的《曙光日報》編輯的身份,派何宏年到這家日報以記者身份開展工礦工作。何宏年撰寫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及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等戰鬥性很強的報導,受到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的歡迎。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省工委根據黨中央“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讓何宏年從礦區轉移到石屏師範任教。他與劉時平等幾位黨員,領導進步組織“讀書會”,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進步青年閱讀革命理論書籍及《新華日報》、《民眾》等報刊。他還通過石屏教育用品聯誼社,從昆明三聯書店購進一批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並接受三聯書店秘密贈送的一部《中國共產黨黨章》。他與普占魁等同志組織了《青年劇社》演出抗戰戲劇,教唱《黃河大合唱》、《游擊隊之歌》、《延安頌》、《新的女性》等抗戰歌曲,創作了石屏《師範校歌》,用革命的歌聲宣傳、鼓舞民眾同反動派作鬥爭,為革命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幹。

1942年春節,建水黨組織通過滇軍第二路軍指揮部駐建水特務營營長張士明(中共地下黨員)發出邀請。由何宏年等30多人組成一個業餘演出隊,到特務營駐地聯歡。在張士明、方仲伯的建議下,派了一批青年到特務營學軍事,派一批師範附中畢業生到建民中學高中讀書,派廖學民帶一批同志到建水雲章國小教書,以加強農村工作。這樣就把黨在建水、石展等縣的工作聯繫在一起開展起來了。

1942年下半年,在黨組織的疏通安排下,何宏年到雲南日報社工作,負責該報副刊《夜鶯》的編輯,後又任雲南日報社採訪部主任,在新聞採訪、通訊、專訪的撰寫上,他力求按照黨的指示去處理,發表一些揭露時弊的短文。如國民黨駐蘇聯大使楊耿光卸任回到重慶,向進步記者詳述了蘇聯一定能夠打敗希特勒的種種依據和理由,違背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旨意,不給楊安排工作,楊只得到昆明閒居。何宏年通過專訪,報導了楊對蘇聯反法西斯鬥爭必勝的看法,使許多人改變了對蘇聯的糊塗觀念,消除了對法西斯的恐懼心理。

1942年蘇聯反攻,德國法西斯軍隊節節敗退,何宏年與許建初蒐集資料撰寫蘇軍收復斯穆楞斯克、基輔等城市的簡介,編髮蘇聯勝利的訊息,使記者及時了解蘇聯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形勢。

1944年六七月間,我黨抗日救國的主張日益深入人心,龍雲與蔣介石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何宏年按照南方局和省工委關於要充分利用龍雲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發展統一戰線工作的指示精神,凡是龍雲對抗日有利的一些活動,都以顯著地位編排報導,並揭露抨擊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罪惡陰謀,同時大力報導抗日運動中各界愛國人士的活動。如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侯西反在昆明發表希望祖國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反共逆流的講話以及雲大、西南聯大進步師生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等時事座談會的情況,促進廣泛的抗日愛國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1945年12月,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在省工委領導下,以昆明學生為主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內戰、爭民主、懲元兇的運動,何宏年積極投身於各種活動,星夜撰寫文章,揭露敵人的殘暴行為。

許建初在越南採訪的越南獨立運動和對胡志明的專訪,因國民黨雲南警備司令關麟征阻撓,未能見報,何宏年積極想辦法,通過李何林、杜邁之拿到《民主周刊》署名徐植髮表。

1946年初,何宏年在地下黨辦的《中國周報》上,先後與許建初發表了三篇揭露國民黨軍統特務罪惡活動的稿子,並在發第一篇稿子時,與歐根研究撰寫了按語。上海《民主周刊》還作了轉載。如其中一篇是《一個軍統特務覺醒後的自述》,有力地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統治、血腥鎮壓人民的罪行。

1946年8月,黨組織派何宏年回石屏寶秀工作。1947年4月,何宏年又被派到思普區工作。他在思普特支的領導下,以《雲南日報》記者的身份,以回思普探親為名,與趙國華等到景谷益香、勐住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統戰工作,開闢工作據點 。

1948年6月,思普特支派何宏年、昌恩澤等同志到景谷、勐住通過爭取開明人士羅正明,建立工作據點,進行革命武裝鬥爭的組織準備工作。何宏年以勐班區政府助理員的公開身份作掩護訓練民兵,並在碧光中學成立勐住支部,何宏年任書記。勐住支部後改為景谷支部、肖源任支部書記,何宏年任組織委員。同時建立了統一組織“景(谷)瀾(淪)六(順)軍政委員會”,主任委員羅正明,副主任委員何宏年等。勐住支部和其他黨組織緊密合作,利用國民黨政府成立縣、區鄉“勘亂聯防自衛隊”的合法形式,派地下黨員和民青成員進入各中隊按人民軍的組織原則進行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共組建五個常備中隊和三個幹部培訓班,為開展武裝鬥爭作了縝密的組織準備。12月,何宏年根據黨組織決定,參加召開了第二次景、瀾、六軍政委員會,會議討論決定:立即發動武裝鬥爭,戰鬥先從瀾淪打響,積極作了武裝解放思茅的準備工作。

1949年2月10日,何宏年與劉亞南等組成指揮部,率領三個常備中隊共290餘人從景谷、勐住出發,到六順黃竹林集中,何宏年代表景、瀾、六軍政委員會宣布:雲南人民自衛軍普光部隊正式成立,由劉亞南任指揮員,何宏年任政委並負責臨時黨支部工作。何宏年給部隊作了戰前動員,指戰員群情激昂,信心百倍,決心為解放思茅而戰!2月11日凌晨4時,部隊進入思茅壩子馬恩石橋,何宏年召開了臨時黨小組會和中隊以上的幹部會議,傳達了黨組織關於進攻思茅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撤退的方向以及給各中隊分配進攻任務後,便於晨5時和劉亞南指揮三個中隊分三路向思茅城內敵三個據點發起攻擊,連續攻入兩處敵據點,只有縣政府的守敵負隅頑抗。何宏年在思茅南門城樓上指揮部隊作戰,得到情報:敵縣長孫接武頭天晚上帶著他的弟弟孫振武、保鏢李大倫在豪紳丁啟鳳家打麻將沒有回縣政府。何宏年為了活捉孫接武,便身先士卒,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率領戰士到丁啟鳳家搜查,沒有抓到孫接武。何宏年發現丁啟鳳家小門外菜地泥塘邊有皮鞋腳印。他又跟蹤追擊,進了王家院子。院內發現王貴家耳房床下有一雙皮鞋,何宏年帶頭沖時房門,這時藏在屋裡的孫振武向何宏年開了槍,何宏年身中三槍,不幸英勇犧牲,時年31歲,為解放思茅貢獻了他年輕的生命。

同志們看到何宏年倒在血泊中,滿腔怒火,開槍擊斃孫振武、李大倫二匪,活捉了縣長孫接武。並令其向敵縣政府據點喊話,敵保衛中隊向我交槍投降,思茅遂告解放。

對於何宏年的犧牲,戰友們無不悲痛、惋惜。羅正明說:“宏年眼光遠大,我很敬佩,可惜犧牲太早,我失去了指路明師。”

何宏年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忠心耿耿,對同志爽直誠懇,密切聯繫民眾,虛心聽取幹部民眾的意見。他生活儉樸,為了黨的工作,把家庭困難置之度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腳踏實地,忘我工作,刻苦鑽研黨的方針、政策,並運用到鬥爭實踐中去,時刻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談話明確扼要,對問題分析中肯,愛憎分明,鬥志旺盛,為黨為人民的事業全心全意奮鬥了終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