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地理環境
國土面積有0.05平方公里,海拔185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69. 2畝(其中:田14.01畝,地55.19畝),其中人均耕地1.06畝;有林地278.3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人口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戶,有鄉村人口68人,其中農業人口68人,勞動力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1人。農民人均純收入71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外援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農民科技、知識培訓,加大扶貧力度,大力推廣科學養牛、養豬、養家禽,科學種植水稻、玉米、棕櫚、草果等農作物,尋找中草藥種植方法,增加農民收入。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9. 2畝(其中:田14.01畝,地55.19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78.3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63%。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6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6萬元,占總收入的31.98%;畜牧業收入5.06萬元,占總收入的58.6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4頭,肉牛1頭);漁業收入0.01萬元,占總收入的0.12%;林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9.27%;工資性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3.36%。農民人均純收入7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66.67%),在省內務工4人。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2.9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外援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農民科技、知識培訓,加大扶貧力度,大力推廣科學養牛、養豬、養家禽,科學種植水稻、玉米、棕櫚、草果等農作物,尋找中草藥種植方法,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