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井

普寧里湖隱陀寺內的“伏虎井”,建造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古井就在隱陀寺寺門外,泉清水甜,是寺中僧人的食用水井。 隔天,隱陀寺之小僧晨起汲水,發現井中有隻死虎,大驚失色,報告老僧,老僧叫村民打撈上來。

普寧里湖隱陀寺內的“伏虎井”,建造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該井為八角井框,徑約1米,高約0.8米;用井蓋蓋牢,井蓋上面雕一老虎,作踞立狀,虎眼圓睜,神色愴惶;井欄雕刻精美人物字畫;井旁邊有一石板,上刻“自罹厥咎”,旁邊一塊石碑,碑文由清乾隆年間普寧縣令蕭麟趾所作。
以前,這個地方叫隱陀寺,(今稱草庵)。古井就在隱陀寺寺門外,泉清水甜,是寺中僧人的食用水井。清朝康熙年間,里湖南部山村,經常有一猛虎出沒,傷害人畜,鬧得村民不得安寧,常有獵人遍掘陷阱而不獲,康熙辛亥年(1671年)八月十二日夜,這隻猛虎又下山尋食,由於村莊關門閉戶,猛虎尋無人畜,來到隱陀寺水井邊。這時皓月當空,泉清見底,餓虎伸長脖子,想下去吸水,不料重心一移,前腳一滑,跌下井中。平時逞威恃強, 殘害人畜的猛獸,在這跬步之井內,無法張其爪牙,活活淹死。隔天,隱陀寺之小僧晨起汲水,發現井中有隻死虎,大驚失色,報告老僧,老僧叫村民打撈上來。人問其虎死緣由,老僧為迷惑村民,使人們信其“法力”,答道:“只因吾靈寺之內,五百阿羅漢,有降龍伏虎之法力也。”自此,小井被取名為“伏虎井”。
乾隆年間,普寧縣令肖麟趾曾至此遊覽,寫下《伏虎井說》、立石刻文,樹於蟛旁,肖認為“伏虎非神功法力,乃是虎自為也……井之間,跬步之內,已隱有無限坎險之地,皆足以制其命,虎特蠢然耳。若謂吾言不然,請視此井。”今石刻碑文完好無損,伏虎井已填沒,只剩下井欄石,上面雕刻有古代人物塑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